早在2018年新加坡的GDP總量就達到了3610.5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高達6.4萬美元,位居全球第11位,新加坡也成為了全球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實際上新加坡面積非常小,可以利用的資源非常少,所以最初的新加坡是非常窮的。新加坡之前是屬於馬來西亞,後來自己成立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剛獨立的時候,因為沒有什麼可用的資源,連水都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是好在新加坡有天然的優良海港,因此當時的領導人就看中了這一點,利用新加坡的這個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外資到新加坡進行投資。

其實在1965年新加坡就取消了所有進口關稅,同時取消對外匯的管制和產業保護。這麼做雖然短期之內給新加坡國內的製造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是在新政策和導向之下,新加坡大力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製造業、紡織業。七八十年代新加坡開始轉型,重點發展一些石化工業、電子產業、還有金融業。

80年代後期,新加坡開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政府也降低企業所得稅、放寬投資政策鼓勵跨國公司到新加坡進行投資,一時之間吸引了大量的國際企業進入新加坡。改革金融市場之後新加坡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一直到今天,新加坡的經濟結構中主要還是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金融業以及外貿占很大比重,也是新加坡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當然新加坡的旅遊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2018年新加坡接待的國際遊客達到1850萬人次,旅遊總體收益達到271億新元。
以上就是新加坡面積小卻發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