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T今天公布的財報顯示,在2018財年(2017.4.1至2018.3.31),新加坡SMRT地鐵的稅後盈利首次呈現出了赤字狀態,虧損金額高達8600萬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收入降低+支出增加的緣故。
收入降低
自去年年底,SMRT地鐵就開始實行「早關遲開」。Emmm,減少了營業時間就可能流失一部分乘客啦!即使在受影響的路段安排了巴士服務,但多多少少還是會對乘客數量有影響,還提高了運營費用。
大家都還對去年新加坡SMRT發生的兩起事故有印象吧?2017年10月7日,碧山地鐵隧道出現大量積水,導致新加坡地鐵史上的」最大型癱瘓事故「。地鐵癱瘓了近20多個小時,影響數萬名民眾出行!

而僅隔一個月,在2017年11月15日,SMRT的裕群站又發生地鐵碰撞,導致23名乘客及2名工作人員受傷。

據調查,這兩起嚴重地鐵事故直接讓新加坡乘客對SMRT的滿意度的下降。可能有些乘客就會選擇其他的交通方式出行啦,比如巴士、開車。
加上SMRT的競爭對手新捷運發力,濱海市區線(藍線)全面通車,部分乘客也會減少搭乘SMRT的地鐵線。反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SMRT的收入比去年低了6%,跌至7億4300萬新幣。
支出更多
除了收入的降低,在2018年,SMRT的營運開支變多,在維修開銷上也比往年多支出8億3800萬新幣,光地鐵維修與保養方面就占到地鐵車資收入的52%至75%。僅在處理碧山地鐵隧道積水事件,就花費了200萬……

除了維修,SMRT還要支付日常運營費用、修建新地鐵的工程費用等等,入不敷出,直接結果就是新加坡SMRT虧損近8600萬!!!
不過今年8月1日起,SMRT現任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郭木財將卸任,並由現任國防部常任秘書梁建鴻接任。我們也許可以期待SMRT為了能夠挽回大家的心,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地鐵服務。
那麼,SMRT要怎麼才能轉虧為盈呢?看來,漲車費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