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方要求聊天應用Telegram,禁止本地用戶瀏覽傳播色情內容的帳號,但至今仍未得到對方回應。

事出有因,擁有超過4萬名成員的Telegram社交群組「SG Nasi Lemak」,2019年被爆出傳播色情內容,數名管理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但這似乎無阻平台出現更多色情群組。
" 據此前報道,今年Telegram出現聲稱有本地女子不雅照和視頻的群組,並「號召」會員對外分享群組內容以獲取「完整權限」,觀看更多猥褻內容。 "
新加坡警方嚴肅看待這類犯罪行為,並對違例者採取了法律行動。要有效執法,相關網絡平台也須全力配合。
為遏制有害內容在網上傳播,國會今年訂立《網絡犯罪危害法令》(Online Criminal Harms Act,簡稱OCHA),法令將從2024年第一季逐步實施。
" 到時,警方可向Telegram等網絡平台發出「禁用指示」(Disabling Direction),防止新加坡用戶瀏覽平台上的不良內容。 "
自2021年起,新加坡警察部隊和不同平台合作,撤下超過5900個網上出現的可疑廣告和封鎖有關的用戶。然而,聊天應用Telegram至今沒有回應新加坡警察部隊有關撤下疑似詐騙內容的要求。

警方一直與社交媒體如臉書和Instagram,以及電子商務平台合作打擊線上詐騙;各平台的反應時間也不同,例如Shopee一般上需要一兩天回復,Carousell和臉書則需要五天或更長的時間回復。
另一方面,Telegram比較剛,沒有回覆警方的要求。
新加坡對社交媒體在本地運行有一系列法律法規,主要由通信及新聞部(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IMDA)和新加坡國家媒體發展局(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MDA)負責管理。
《廣播與媒體法令》(Broadcasting and Media Act)
這是新加坡主要的媒體法規,授權MDA對媒體行業進行監管。
要求提供媒體服務的公司必須獲得牌照,並遵守規定的內容審查標準。
《網絡信息和傳媒法令》(Internet Code of Practice)
IMDA制定了《網絡信息和傳媒法令》來規範網絡信息服務的提供商。確保提供商不提供非法、淫穢或有害的內容,並有責任採取適當的措施以防止違規內容的傳播。
《反假新聞法》(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Act,POFMA):
該法案旨在打擊在線虛假信息和操縱。
允許政府發出修正或刪除虛假信息的命令,並要求在線平台遵循。
《個人數據保護法令》(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PDPA):
該法案保護個人數據的隱私權,並規定了組織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數據的規定。
對社交媒體平台收集和處理用戶數據提供了法律框架。
《著作權法令》(Copyright Act):
保護原創作品的版權,適用於包括社交媒體上的內容。
對於未經授權的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可能會受到法律追究。
《計算機犯罪法令》(Computer Misuse Act):
針對計算機和網絡犯罪的法規,包括未經授權訪問計算機系統的行為。
可適用於網絡攻擊和非法獲取信息的行為。
《消費者保護(消費者公平交易)法令》(Consumer Protection (Fair Trading) Act):
保護消費者免受欺詐和不公平貿易做法的法規,適用於在線購物和廣告。
社交媒體平台在新加坡必須遵守這些法規,確保其運營和內容符合法律要求。對於違規行為,相關機構會採取法定手段進行調查和制裁。

在新加坡,公民在社交媒體上享有言論自由,但也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
公民的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
公民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但應注意不侵犯他人的權益或違反法律。
社交責任
在社交媒體上行為要負社會責任,避免傳播虛假信息、仇恨言論或歧視性內容。
尊重隱私
需要尊重他人的隱私權,不公開他人私人信息或進行惡意攻擊。
遵守法律法規
公民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包括網絡信息和傳媒法令等。
防範網絡欺凌
不參與網絡欺凌行為,保持對他人的尊重,不傳播惡意言論或攻擊性內容。
分享有益信息
鼓勵分享正面、有益的信息,為社交媒體社區做出積極貢獻。

在享有權利的同時,網民在社交媒體上也有注意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規。
虛假信息
不得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特別是可能引起公共恐慌或誤導他人的信息。
仇恨言論
禁止發表仇恨言論,包括涉及宗教、種族、性別等歧視性的言論。
侵犯版權
不得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他人的創作作品,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
隱私侵犯
不能故意侵犯他人的隱私,包括未經允許公開他人的私人信息。
網絡欺凌
嚴禁進行網絡欺凌行為,包括惡意攻擊、威脅或騷擾他人。
煽動暴力
不得使用社交媒體煽動暴力或參與任何與恐怖主義相關的活動。
尊重法庭
在涉及法庭案件時,需避免發表可能影響司法公正的言論。
公民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需要遵循社會和法律的規範,以確保一個健康、安全、公正的社交媒體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