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陽 ◇
婚姻家庭顧問
在以前的農村社會裡,農婦到村裡賣雞蛋後,會將賣蛋所得保留一些,才上繳到家裡;在城裡,不工作的妻子也會把丈夫每月給的家用省下一些。以前男人的經濟地位較高,女性沒有安全感,所以需要多存一些錢作為不時之需,可現在不同了,女性有能力賺錢,地位也提升了,感覺上一般的家庭會由女性掌管,如果說藏私房錢,可能男性更多些,因為女方通常比較細心,也比較節省,而男方則不喜歡用錢的自由度太低,為免衝突而有所謂的私房錢。
現在社會,很多夫妻在共同財產之外,另有自己獨立的財務支配權,我不把這個視為私房錢,而是家庭理財的一種方式,私房錢是對方不知道的,不公開、不透明。不過,現在很多人也將各別的積蓄視為私房錢,歸根究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組織了家庭,也還保有原來的獨立性。
家庭經濟沒有所謂的理想模式,因為每個家庭的收入開銷不同,夫妻倆的性格、理財觀念也各異,有的採用「中央」管理,以一個戶頭支付一切開銷,也有的採用A-A制,兩人事前說好,各自負責家庭開銷。這沒有所謂應不應該,好或不好,每個家庭應找出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前提是夫妻互相協商,如果消費觀不同,即便共用戶頭,對於如何消費仍會有很多爭辯。
網友@陳希:我認為存私房錢可能會過分強調個人的自主權,而忽視了夫妻其實是一體,可能會影響夫妻的整體幸福和穩定。既然成為了夫妻,就應該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相互支持和合作。存私房錢這個行為可能限制家庭的整體財務規劃和發展。
◇ 黃靜 ◇
幼教老師
我不贊成夫妻倆各存私房錢。既然是夫妻,就應該坦誠相對,不分你我。
如果對方背著我私自存錢,我覺得是對我的不信任,為什麼兩個人不能敞開心扉,彼此坦白呢?除了是錢財問題之外,還涉及到兩人之間的信任問題。
我和丈夫都是使用一個聯名戶頭,我們都很信任對方,不會在意對方如何使用,因為我們都有一個購物原則:只買對的,不買貴的,購買的都是家庭所需。即便老公需要開多一個銀行戶頭,用來支付網上購物的花費,也只能以不超過1,000元為原則。
我本身沒有額外再存錢,因為我沒有購買名牌首飾或包包的習慣,如果存了一大筆錢,我還是會用到丈夫、孩子身上,例如大家一起去旅遊。
當然,像這種「共用戶頭」的方式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逢年過節,老公買禮物給我的時候,如果是比較昂貴的,例如鑽石之類,我就失去驚喜。因為錢是從同一個戶頭出的,感覺是自己花錢買給自己,而且還會為這一花費而心疼。
我的朋友圈中有採用A-A制的,夫妻倆經濟獨立,所以家裡開銷也是各付各的。這種方式就不太適合我,感覺對婚姻與家庭缺乏一種誠意,久而久之可能會變得很計較,破壞兩人的感情。
夫妻用錢,最重要是溝通,討論,這才有一家人的感覺。
網友@小星火:不是說夫妻也需要尊重對方,讓對方保有小秘密嗎?連存點小錢也要懷疑,還談什麼信任?
◇ 陳瑩瑩 ◇
紅娘公司老闆
在新加坡,一般夫妻倆都有聯名戶頭,另外也將部分薪水存入各自的個人戶頭裡,對我來說,這是家庭理財的一種。雖說夫妻兩人有了共識,但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問題。我就經常聽到「為什麼你不多給家用,而是用來自己花費」之類的埋怨。

我認為夫妻之間各有私房錢並不是問題所在,前提是兩人的消費觀是否一致,兩人購物是否有溝通,才是關鍵。消費觀不一致,兩個人即便共用一個戶頭也會出現大問題,如果一致,加上溝通,即便各有「小金庫」,還是可以融洽地生活。
我最近上了一個家庭輔導課,經常到社區協助一些有家庭問題的夫婦,其中很多夫婦經常為了一點錢財不肯放過對方。舉個例子:先生想買2,000元的沙發,妻子覺得太貴了,於是兩人起了爭執。如果兩人各持己見,可能越吵越凶,最後把其他事情也牽涉進來。
其實夫妻之間應該多包容,多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適度讓步。可別以為一些小錢很平常,夫婦倆為了金錢不肯讓步也是大有人在。雖說購物,沒有誰對誰錯,但如果經常出現小矛盾,夫妻關係會容易破裂。
在我看來,夫妻除了擁有聯名戶頭,各有自屬的「小金庫」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雖然結為夫婦,可還是有自己的朋友圈、父母等要照顧,或者有自己的夢想要追求等,但夫妻倆要有共識,不能一意孤行。
網友@林秀云:存私房錢的話,如果溝通不當,很大可能導致夫妻之間的猜忌和不信任。當一方隱藏私房錢或不透明地使用私房錢時,可能會引發猜疑和矛盾。夫妻應建立開放和透明的財務溝通,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從而促進健康的夫妻關係。
網友@予非:私下存點錢,是為了方便個人的興趣消費,不是對家庭不負責,所以不應該在錢財上看得那麼緊。如果是我,就不會刻意地隱瞞,對方若是也有存錢,我也不會過問。無論夫妻多麼融洽,都應該讓對方保有個人空間。
◇ 陳浪 ◇
自媒體人
我就看門見山吧,我覺得夫妻之間最好不要有私房錢。有「私」就有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公」,夫妻兩人都把錢交出來,讓一個人來管理家庭事務,省下的就歸自己所有,就是所謂私房錢。我和太太都沒有私房錢,彼此的財政狀況很透明。
以我的生活經驗來看,現在社會其實可以看到更多是男性在存私房錢,可能他們的一些消費是太太不同意的。我想,夫妻處理錢財方面應該經過雙方協商,撥出大部分作為家庭的共同開支,由一個人管理。另外,也可以保留一些錢,按比例也好,按數量也好,可各自去支配,只不過當你去支配這些東西,雙方是認可的。譬如說,丈夫的一些愛好,妻子是同意的,除去家庭開銷之外,丈夫想怎麼用就怎麼用,這是一個概念,也是我贊同的。
另一種,則是丈夫有一些個人消費是妻子不同意的,只好偷偷地把錢存起來。我不贊同這一種做法。兩者的不同是,第一種是滿足了家庭支出後的付出,而第二種可能是家庭支付都還沒滿足,就拿去用在自己的愛好上,沒有對家庭付出應有的責任。其實,深究下去,這可能已經不是錢財上的問題,試想一個人如果有愛好或習慣是配偶所不能忍受的,花錢也要偷偷去花,那當初兩人為什麼要選擇在一塊呢?
選擇和對方過一輩子,兩人就應該彼此坦誠相對,否則就會失去婚姻的意義。花錢,只是一種行為上的表現方式,問題的本質不是你花錢,而是花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又要瞞著對方?
網友@世界太細小:一切都是錢作怪,我就不相信那些超級富豪如特朗普、比爾·蓋茨的太太敢去問先生有否私房錢的問題。
◇ 李成利 ◇
南安藝文社社長
我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單身、成家、退休。
單身時,我是個月光族,不過我有一個原則,就是從不跟人借錢,我對花費與節制到底還是有個概念。
成家後,開銷大,需要好好規劃,夫妻必須有一個聯名戶頭,因為我很會花錢,所以把錢交由太太掌管,她是會計員,更懂得拿捏。不過,我們各自都有一定數額的私房錢,一般家庭的開支用聯名戶頭支付,應付了一定支出後,就各自精彩。她可能比較省,就省的比較多,我是個大花筒,省下的自然較少。這樣的好處是,無論是多麼奢侈的花費,都只能在各自私房錢的範圍內,聯名戶頭則是家庭經濟的安全網。話雖如此,與太太難免在金錢上有爭執,夫妻間的溝通與協商是必須的。
退休後,公積金是我的收入主要來源,我們的財務規劃還是一樣,只是比重有變,以前會把30%的收入歸為私房錢,現在增加到50%,一來家庭負擔少,二來工作了這麼久,到了這個階段,總應該寵寵自己。另外,太太的態度也變了,不像年輕時對家裡用錢比較緊張,她總是為了房貸、供車,還有孩子的教育費而整天嘮叨,現在她連我抽菸的花費也不管了。
夫妻之間的錢財關係,既要有聯名戶頭,也要有私房錢,戶頭的錢進進出出,嚴寬之間要有個尺度,不能太緊,不是規劃好了就一定要照章行事,要認清時勢,隨機應變,才能擺正位置。
感謝舌尖上的獅城及其粉絲參與話題討論。期待更多人參與這個跨平台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