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你的公司給你加薪了嗎?
2023年對打工人而言,算是相對艱難的一年。
根據人力部上月(25日)公布的《2023年工資報告》,本地工資狀況基本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重點:
加薪的公司更少了;
薪水維持不變和減薪的公司更多了;
縱使有加薪,加薪幅度也比去年少;
減薪的,減薪幅度比去年多;
整體而言,打工人的工資增長幅度較前年小;
但因通脹趨緩,去年的實際工資增長幅度其實和前年差不多。
加薪的公司比例和加薪幅度都變少
從比例上來看,去年本地加薪的企業變少了,薪水維持不變的公司變多了,給員工減薪的企業也更多:
加薪:65.6%,2022年為72.2%;
維持不變:27.9%,2022年為22.6%;
減薪:6.5%,2022年為5.2%。
此外,在給員工加薪的企業當中,加薪幅度也有所下滑。
2022年,本地有漲薪的企業給員工的加薪幅度為7.9%,但去年的加薪幅度滑落至7.2%。
減薪的企業當中,減薪幅度則更大。
2022年,本地減薪的企業給員工的減薪幅度為4.5%,但去年進一步增加至6.2%。
整體而言,去年受聘於同一僱主至少一年的本地員工,名義工資漲幅為5.2%,較2022年的6.5%低。
但和2022年一樣,大部分的工資增幅,其實都已被生活費高漲所「吃掉」。
考慮通脹因素後,2023年的實際工資增幅為0.4%,和2022年無異。
2023年的實際工資增長與2022年相同,主要原因是去年的通脹趨緩。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本地通脹率從2022年的6.1%降到了2023年的4.8%。
上述數據是人力部在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向近5500名聘請至少10名雇員的私人界僱主進行調查後得出。
這些僱主聘請了超過49萬名至少就職一年的全職居民雇員,用以計算的工資為包括僱主繳付公積金在內的整體工資。

近兩年的高通脹幾乎將本地員工的漲薪幅度「吃掉」。(聯合早報)多數行業的工資增長幅度皆放緩
整體而言,所有行業在2023年都還是取得了工資增長,但行業間的增長幅度落差不小。
其中,製造業的漲薪幅度只有4%,敬陪末座。
住宿業和房地產服務業的漲薪幅度則高達8%,冠絕全場,緊接其後的是金融服務業的7.6%。
無論如何,幾乎所有行業在2023年的漲薪幅度都不如2022年。
行政與支援服務是唯一的例外,該行業的漲薪幅度從2022年的5.2%提升至2023年的7.1%。
據分析,這是由於去年3月起,漸進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簡稱PWM)進一步擴大至各公司的行政人員和司機。

各行業的漲薪幅度(%)。(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紅螞蟻製圖)獲利公司減少,盈利也不如往年
員工的漲薪幅度退步,和大環境脫不了干係。
人力部的報告指出,本地2023年有82.1%的企業取得盈利,低於前年的83.9%。
在2023年虧損的企業則有17.9%,高於2022年的16.1%。
與此同時,在取得盈利的公司當中,其獲利程度也較前年遜色。
有26.8%的公司表示,他們雖然在2023年仍取得獲利,但獲利程度較2022年來得遜色。

公司獲利情況不如往年,直接反映在為員工加薪的意願上。(聯合早報)今年薪情會更好嗎?
儘管從表面數字來看,去年本地員工的工資增長幅度仍算亮眼,但在連續兩年的高通脹下,大部分的工資漲幅幾乎都已被通脹抵消。
打工人最關心的,恐怕還是今年的工資還會不會漲,漲了又會不會再被通脹給「吃掉」?
對此,政府指出,新加坡經濟今年有望改善,加上勞動市場持續緊縮,工作空缺多於求職人數,部分行業如資訊通信、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衛生與社會服務領域將在強大人力需求下,取得較去年更高的工資增長。
不過,鑒於商業環境仍充滿不確定因素,有調查顯示,今年首季表態會加薪的僱主較上個季度少。
因此,政府預估,2024年的名義工資增長仍將與2023年不相上下。
但在今年本地通脹率進一步趨緩下,打工一族的實際工資增長應該會比去年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