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病疫情期間最觸目驚心的畫面,或許是一些國家病床短缺,醫院不得已讓病人躺在醫院走廊上接受治療,新加坡在疫情期間也出現過病床吃緊的情況。
即使在冠病疫情趨緩之後,衛生部仍注重醫療設施的容量,除了增建醫院,還探討如何利用一些場地,以便在緊急時刻,設立臨時治療中心。
但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7月30日)在臉書貼文中警告,儘管當局通過各種管道增加醫療設施容量,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卻可能讓這些努力化為烏有。
衛生部向場地供應商徵詢訊息
但我們先從衛生部說起。
據《亞洲新聞台》報道,由於現有隔離和檢疫設施的合約將在今年年底屆滿,衛生部正在向場地供應商徵詢相關訊息,探討利用這些場地作為臨時社區治療設施的可能性。
這些場地必須從今年或明年起備用,以便當局在發生全國危機或公共衛生狀況時使用,為期兩到三年。有意的場地供應商也必須提供伙食。

冠病疫情期間,一些設施被改裝為社區治療設施,其中包括新加坡武裝部隊軍營。(國防部提供)
衛生部並沒有透露哪些供應商已經回復,但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教授受訪時指出:
「酒店明顯最適合這方面的用途,因為每間客房都能供一定人數居住。其他設施,如體育場館,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改動或重新設計。」
「即使病人只有輕微症狀,在大流行病時期供病人居住的設施也必須確保病毒不會在設施內外傳染。設施的設計因此必須照顧到通風和換氣,以及防疫措施和觀察病人等各種需求。」
王乙康:興建新醫院的效應可能只是暫時的
與醫療設施容量息息相關的,就是病人人數。
王乙康在臉書上說,自己密切關注這方面的數據,但最近卻發現:邱德拔醫院雖然一向是新加坡最繁忙的醫院之一,但其病床使用率終於跌落到90%以下,急診部門病人人數和等候時間都減少了。
談到其中的原因時,他並沒有賣關子,指出除了邱德拔醫院擴充自身的容量之外,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兀蘭醫療園(Woodlands Health)啟用,日後勿洛的東部綜合醫院及西部的登加醫院啟用後,也能進一步緩解其他醫院的負擔。

位於新加坡北部的邱德拔醫院。(海峽時報)
但他筆鋒一轉,就指出興建新醫院的效應,也可能只是暫時的:
「兀蘭醫療園的醫生告訴我,他們的病人當中,有越來越多患上高血壓和糖尿病等長期疾病、年齡介於20多到40多歲的年輕病患......這些病患發病的原因大多數是生活方式所致,如攝取過多的糖、鹽和脂肪,以及抽煙和缺乏運動等。」
「這個趨勢跟人口老化疊加在一起,會很快抹掉我們在增加醫院容量的努力。要確保醫療容量長期可以持續下去,關鍵是我們必須通過預防性護理,保持健康。」
簡而言之,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這句話也適用於當局,衛生部向場地供應商徵詢訊息,也可以視為一種預防措施,及早為下一場大流行病做準備,而不是到了危急時刻才倉促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