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河北發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交通事故,一位父親在帶兒子騎行時,因越線進入車道,導致兒子不慎摔倒並被對向汽車碾壓,不幸身亡。事故現場,父親跪地痛哭的畫面觸動了許多人的心,事故發生在一條未完工的維修路段,儘管有禁止通行標誌,但居民私自打開封鎖路口,使得騎行者頻繁違規通行,這起事故引發了網友對責任歸屬的討論,觀點不一。

圖源:FACEBOOK
一方面,有人指出騎行者應遵守交通規則,不應在不安全的道路上冒險;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評道路管理不善,缺乏明確禁行標誌,以及車輛可能存在的超速問題。事故發生後,責任追究雖在繼續,但預防此類悲劇的發生顯然更為重要。
新加坡規定腳踏車等禁止上人行道
與此同時,新加坡也面臨著類似的騎行安全問題。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宣布了一項新的交通規劃,旨在將目前與自行車道相鄰的人行道逐步轉變為僅供行人使用的專用道。

圖源:FACEBOOK
此項新規旨在將目前與自行車道相鄰的人行道逐步轉變為僅供行人使用的專用道。這意味著,從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自行車和非機動個人移動設備(PMD),如電動滑板車和普通滑板車,將不再被允許在這些行人專用道上行駛。
自行車和非機動PMD可以在限速10公里/小時的人行道上行駛,但這一規定即將改變。一旦人行道轉變為行人專用道,只有使用個人行動輔助設備的人員,如代步車和電動輪椅用戶,將被允許在人行道上行駛,且他們的速度不得超過6公里/小時,這與快走的速度相當。而自行車和其他PMD則必須使用指定的騎行路徑。
對於騎三輪車的兒童,LTA特別指出,12歲以下的兒童使用「輪式玩具」,如踏板車、三輪車等,仍可在行人專用道上行駛,因為這些兒童被視為行人。

圖源:FACEBOOK
這一改建人行道的舉措主要是為了提升所有行人的安全,特別是年輕和年老的行人。新加坡已經開發了超過200公里的自行車道,這些車道與人行道平行,為實施這一措施提供了條件。新加坡交通部長徐康達指出,此舉並非因為主動出行事故的增加,而是因為現在有了足夠的設施來分隔行人和騎手,是採取這一舉措的合適時機。
違法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違反新規定在人行道上騎行的個人可能會面臨最高2000新元的罰款或最高三個月的監禁,或兩者並處。為了幫助人們適應新規則,從2025年7月1日起,將有一個寬限期,期間LTA的地麵糰隊將致力於教育和引導騎自行車的人和非機動車PMD用戶。

圖源:FACEBOOK
LTA在執法上將採取靈活和合理的方式,例如,如果騎自行車的人為避開障礙物而短暫使用行人專用道,且這樣做是安全的,則不會被視為違規。同樣,行人為了避開障礙物而走上自行車道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仍然鼓勵他們使用各自的道路。
在自行車道上,行人不會受到處罰,但如果主動出行執法人員遇到行人,他們會建議行人使用人行道。對於共享路徑,行人和主動移動設備的用戶都需要遵守25公里/小時的限速規定,並應儘可能靠左行駛,騎自行車或非機動PMD的騎手也應遵守相同的規則,並在交叉路口或共享路徑上給行人讓路。
通過執法行動與推出新舉措,新加坡陸交局不僅能夠提高違規騎行者的法律意識,還能夠提醒公眾遵守交通規則,增強安全意識。此外,加強道路管理,如設置明確禁行標誌和加強巡邏,可以有效防止居民私自打開封鎖路口,騎行者和行人的安全將得到更好的保障,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有望降低,從而為社會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和諧的交通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