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帶動了新加坡的華文教育
有遠見的社群關注的是領頭羊是否給力,絕不會糾結於領頭羊是本土羊還是外來羊。
那個年代的本地人和新客交融在一起,他們的後代就是我們這一代的新加坡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本地人。
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隨著新一波中國新移民的到來,對本地社會肯定也形成影響,就像當年的新客對新加坡的影響一樣。
在華語的使用上,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流行文化在新加坡的普及,本地人使用規範華語的也越來越多。同樣的,新移民使用本地華語俚語的也不少。這就是融合。
正因為有了當年老客與新客的相互包容和融合,才有了今天繁榮昌盛的新加坡華社。我堅信,現下的我們也應該學習老祖宗的遠見和氣量,取長補短,兼容並蓄。
只要能做到取長補短、兼容並蓄,下一代的新加坡華社和華人,必定是我們這一代本地人和新移民的「優秀出品」。
後記:本文在汪老師學園5月14日講座的基礎上,有所增減

ABC丨編輯
AK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汪老師學園、新加坡眼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