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灣的文章,不計其數。這篇在分析台灣問題中,算得上極為中肯的一篇文章,最難得的是,據說這篇文章還是出自新加坡人。關心台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一個新加坡人怎麼看台灣。

一國兩制 統一中國
應當承認,與大陸人的富於幻想和痴情相反,台灣人在定位和判斷對手這一點上始終是頭腦清醒的,無論大陸如何溫情、綠藍誰在執政,台灣上下均將大陸看成是一個試圖吞併己的敵手。
在如何對付大陸的問題上,台灣人也是精明的。
他們一方面拒絕「統一」和「一中」議題,另一方面則利用大陸急於統一的心理而索取好處和讓步,以爭取「台灣利益的最大化」。
台灣人可能會為己的精明和占了便宜而得意,但是台灣人有一種近視症,沒有看到己的先天劣勢和長此下去的巨大風險。

美國不可能為台灣「兩肋插刀」
一、台灣人最大的誤判:美國為竭盡全力救他
在兩岸博弈中,台灣先天地處於劣勢地位。兩岸力量對比早有定局:大陸強而台灣弱。
即便過去大陸處於動亂貧困時,台灣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更何況今日大陸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
所以無論台灣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許多台灣人也許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會說,「不是還有美國支持我們嗎?」曾有人撰文說大陸沒有台海言戰的本錢。
其理由有兩個:
一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何厲害;
二是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
認為美國會為台灣的利益而與大陸開戰,這很可能是台灣人的一個巨大誤判。將己的命運寄托在他人的「拔刀相助」上,這是非常冒險而不保險的。
恐怕台灣根本撐不到美國救援到來,而且,誰知道會不會有救援呢?!
美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固然不假,但台灣人應當明白,站在美國的利益上來看,美中關係畢竟比美台關係重要得多,台灣在美國的全球關係格局中終歸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
美國人是不可能會為台灣「兩肋插刀」的。
況且,韓戰和越南戰爭,都未獲勝,已成美國的歷史教訓。
然而、今日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美國又陷入泥潭,分身乏術,對付伊朗、朝鮮三等小柄,尚且束手無策,美國怎麼可能會與比朝、越、伊、阿強大百倍的中國開戰呢?最多賣點武器給台灣而已。

1950年韓戰爆發,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
這就是台灣人最大的底牌。
這一底牌對大陸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
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逐漸消退,大陸的力量在逐漸崛起。台灣靠美國牌來實現獨立的前景只會日益暗澹。
至於說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難道台灣這一完全靠外貿吃飯、易被封鎖的小島,會比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經濟成體系的大陸,更經得起長期的戰爭拖累和封鎖?
台灣人還有一個認識盲點,他們沒有認識到,今日台灣人借大陸的扶助而暗增其拒統力量,可能只是白費力氣,反而會導致更大的不幸。
因為如前所述,無論台灣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改變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顯然,在與強者對抗時,一個較強的弱者與一個較弱的弱者的結局是相同的,即同樣是最終被擊敗,而唯一的差別只是,較強的弱者意味著較強的抵抗,也即意味著遭受更大的戰爭損害,即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費盡心機,最後招致更大的損害,豈不是看似聰明而實為大愚?

李登輝賣弄皇民情結 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二、台灣人萬萬沒想到:天賜良機可能正在流逝
目前北京不惜代價只求對方簽署和平協議,這對在兩岸博弈中處於劣勢的台灣,可以說是一個天賜良機。
台灣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力量上的先天不足和「把戲不可久玩」的古訓,就理應利用目前大陸已退讓到底線的這一歷史機遇,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
台灣人不要以為目前兩岸間的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既可以拒絕統一,又可以利用大陸的「痴心不改」而一直「財色兼收」。
這顯然是低估了大陸的智商和高估了大陸的忍耐力。今日台灣人顯得太小兒科:小事精明而大事任性。
大陸人固然粗枝大葉,也很痴情,但如果一直付出而沒有收穫,則大陸內部勢必出現反彈,北京一旦醒悟,台灣人的遊戲也就結束了。
台灣人應當明白,大陸的柔情可能不會延續很久。
統一大勢已成,台灣回歸只是早晚問題
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中國遲早會由這一低調策略轉向較為強勢的策略。
三十年來,大陸對台灣的態度也經歷了從強硬到懷柔,即逐漸退讓的變化。

九二共識是兩岸穩定的基石
目前大陸在政治上已退到底線,只求「不獨」,已退無可退,經貿上對台灣幾乎已是有求必應,如果台灣的民意仍持續綠化,政治統一仍毫無進展,則大陸的對台政策可能反轉。
而這一變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以台灣先天的弱者地位,能在大陸出價最高時達成交易,符合「台灣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可是台灣人卻不知見好就收,由於民進黨的糾纏,他們仍在為一黨私利內鬥,坐視良機流逝。

中國空軍繞島飛行將常態化
三、台灣人應當明白:台灣最好的出路就是兩岸統一
非對台灣人有成見,而一定要讓台灣屈服於大陸才甘心,只是出於善意,不忍看到因一種無視現實、不能正確評估自身力量的盲動而招致未來巨大的戰爭風險和生靈塗炭的悲劇,故而提醒台灣人而已。
也許台灣人會問:「那你為什麼不設身處地為台灣人著想,呼籲大陸當局,放台灣一馬,讓台灣獨立呢?」
正如筆者無法改變台灣人想獨立的願望一樣,我也無法改變大陸人希望統一的願望。
台灣人想獨立,而大陸人想統一,這是今日的一個死結。
這不是一個關於雙方的看法誰更有理的問題,不是一個關於國際法的法理學術問題。

台灣統派
台灣人應當明白:
當年清朝皇帝說過什麼話;
《馬關條約》的某一條是如何說的;
《開羅宣言》是否是有約束力的條約;
《舊金山和約》有沒有規定台灣的歸屬國家;
「住民決」是否是當代普世價值。
這些問題在兩岸之間不可能有共識。
這也不是一個關於誰的制度更優越、更應當存在的問題。大陸人不會放棄其統一願望。
台灣人不要指望他們能改變大陸人的想法。台灣人應當承認這個現實,並依據這一現實來作出理性的決策。
不能兩利相權取其重,至少也應當兩害相權取其輕。
台灣人擔心台灣會被香港化。當年香港回歸大陸,大批香港人恐慌性移民海外。後來發現當初的憂慮有些過頭了,於是後悔之餘,又成批回流香港。
「香港模式」對於台灣人來說,這可以說是一種99%的實質自主。為了那1%的名義上的獨立而冒險,不惜與大陸一戰,最後連那99%的實質自主也失去,豈非不智?
其實,對兩岸百姓來說,國家不要分裂,骨肉不要相殘,人民能夠生活在富裕、自由和民主的社會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政治家們應當心懷仁愛,勿以蒼生百姓為芻狗。為一己私利,為謀求幾年一任的執政地位而鼓動和利用島內的民粹情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將民眾引向危險的、很可能是萬劫不復的道路,既為不仁,長遠來看,亦為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