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5月,新加坡繼續加大步伐,重振疫後經濟!
新聞報道,樟宜機場第二航站樓(T2)疫情影響後關閉了整整2年後,終於要重開,5月29日會以全新面貌出現~
不知不覺樟宜機場的客流量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57%!

機場人山人海(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最近每周都有好消息,給人感覺全世界的大公司都來了:台積電、蔚來、戴森、思愛普、賽諾菲……
新加坡又在瘋狂「搞 錢」。

外媒稱台積電要投十億建新廠 新加坡經發局:先保密
外媒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台積電正考慮在新加坡建廠增加半導體產能,以幫助解決全球供應短缺問題。

(截圖:華爾街日報)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計劃的細節仍在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討論中, 初步談判涉及一家大型工廠,其建設成本將高達數十億美元,新加坡方面很有可能提供資金協助建設。

對於這個傳言,新加坡媒體向經發局求證,其發言人表示「保密」: 「經發局如果有跟任何公司商談項目,也不會公開,它們都屬於私人保密信息。」

(示意圖)
如果傳言為真也不奇怪,新加坡一直都是晶片製造中心,擁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及完善的供應鏈。
本地已經有許多半導體公司設廠,包括台積電早前已有一個8寸晶圓廠,以下這些公司也是在有原廠的情況下,近期決定擴建。

(新加坡格芯)
2021年6月美國半導體巨頭格芯(Global Foundries)將投資超過40 億美元擴大其新加坡晶圓廠並提高產能,以解決全球微晶片短缺問題,預計2023年投產。

(聯華電子新加坡)
2022年2月中國台灣半導體代工廠聯華電子(UMC)將斥資50億美元在新加坡設立一座新的先進位造廠,地點在原廠邊上,並預計在2024年年底啟動生產。
很多人調侃2023年後,新加坡將變成「芯加坡」~
蔚來在新加坡上市
多個跨國公司設研發中心 蔚來汽車(NIO)
5月20日開始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主板成功上市公司A類普通股,股票代碼為「NIO」。

創始人兼執行長李斌在上市儀式後,對新加坡媒體透露,蔚來會在新加坡設立一個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研發中心, 並且公司內部已經批准了「一個比較大的預算」給新加坡研發中心。

(示意圖:新浪財經)
李斌誇獎新加坡在人工智慧這方面的科技創新基礎是「非常強的」,他稱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都是巨大的人才庫。
在新加坡設研究中心,是許多科技品牌正在做的事情。
早前戴森準備在新加坡建廠生產電動車,後來雖然商業計劃變動,但他依然把新加坡當作「根據地」。
3月26日,戴森(Dyson)設於新加坡的全球新總部揭幕,李顯龍總理親自出席揭幕儀式,戴森宣布四年投資15億新元!

(圖源:Tech360)
另外,在3月24日思愛普公司(SAP)宣布在新加坡推出它在東南亞的首個數碼創新中心,投資2.5億新幣!

(圖源:theEdge)
法國製藥公司官宣 新加坡已成亞洲疫苗中心
早在新冠第一年2020年底,時任交通部長王乙康就表示過, 新加坡完全有能力成為亞洲冠病疫苗的運輸和配送中心,在疫苗分配工作扮演重要角色!

後來新加坡不但在運輸和配送方面大展拳腳,而且正在成為亞洲疫苗製造中心。
4月20日,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宣布在新加坡設立首個亞洲疫苗中心,耗資6億新元!


(以上圖源:早報)
至此,新加坡已經快集齊許多主流疫苗公司。
2021年5月10日,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聯合生產輝瑞疫苗的公司)的CEO和時任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開了一個重要線上記者會。

宣布BioNTech將在新加坡設立東南亞區域總部,並建立一座生產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設施。

(圖源:海峽時報)
一切都已經安排好,生產基地預計將於2023年投入運營,並將創造至少80個就業機會。
2022年2月16日,莫德納官方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子公司。這家公司會繼續生產mRNA疫苗以及相關治療藥物。
目前莫德納在日本、韓國、澳洲都有辦事處。所以這次在新、馬、中國港台設廠,相當於擴張他們的亞太版圖。

不過在這些子公司所在地,莫德納總裁邦塞爾對新加坡特別稱讚:
「我很高興宣布,莫德納將擴展到新加坡這個亞洲生物科技中心。」
目前占地280公頃的大士生物醫藥園區就吸引了13家國際製造公司和7000名員工,而新加坡計劃持續幫助在本地落戶的生物製造公司擴展業務。
金融消息人士予以肯定稱:「新加坡展現出國家整體的戰略性行動。」

金融業和科技業持續擴張 亞洲中心地位穩了
金融業就不用說了,作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金融業在疫情中持續擴張規模,「家族辦公室」的移民方式讓大量富豪把目光放在新加坡。
近期,富豪李嘉誠的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透露消息:
目前正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打算尋求新交易機會。


(圖源:商業時報)
維港投資是臉書(Facebook)、Spotify、Siri的早期投資者。
公司由李嘉誠的紅顏知己周凱旋全資擁有,而李嘉誠聯同維港公司參與科技與創新科技項目。
現在,新加坡將成為維港投資的海外第一站,目測約10個員工會進駐其公司在新加坡的辦事處。

科技業是新加坡近年來的另一個產業方向, 從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跳動到螞蟻集團、華為雲等科技公司,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新加坡,並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
全球排名前100的科技公司中,據說有80家公司都在新加坡開展業務~

不管如何,新加坡金融業和科技業雙雙起飛,他們的「孩子」——金融科技業也是機遇不斷。
專注「搞錢」50多年
自從1965年獨立以後,新加坡在不到30年的時間迅速崛起,從第三世界跨入第一世界,進入世界已開發國家行列,創造了「新加坡奇蹟」。
使得新加坡在最小的國土面積上,創造了最大的發展空間,贏得了最大的經濟成果,得到了最大的國際聲望。

外交方面新加坡向瑞士學習中立,在國際社會上不惹事、不樹敵,一門心思發展經濟「搞錢」。
一個島國沒資源、沒縱深怎麼「搞錢」?
當時新加坡唯一的優點就是靠著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太好了,老天爺賞飯吃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