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牛車水美食街倒閉,唐人街的時代過去了

2021年11月08日   •   4萬次閱讀

又一個地標倒下

新加坡牛車水

每個去新加坡旅遊的人,都一定會去牛車水美食街打卡。坐在彩色小房子的街邊,點上一份新鮮出爐的炒飯,眼前是極具家鄉特色的張燈結彩。

從2001年至今,美食街已有20年的歷史,成為新加坡一大標誌性景點。作為唐人街上建起來的百米美食長街,這裡大大小小數百家餐廳,幾乎囊括了所有種類的中華料理。

但餐飲業是最受疫情影響的。

10月底,牛水車美食街宣布結束長達20年的營業。最後一天,全街只剩下兩個攤位還在苦苦支撐。

開不下去的牛車水 從去年4月開始,美食街經歷了數次停業、重開、轉換定位,但都沒能扛過疫情。

這個承載了無數人美好回憶的地方,當年我們排過的隊、吃過的東北菜和火鍋,愛上的「天天海南雞飯」都留在了那一刻。

01 努力活下來 但敵不住再而三的疫情

9月16日這天,牛車水大廈有位66歲的水果攤主,攤上只放了兩串香蕉。他取消了大部分進貨計劃,「當我得知附近的攤位有人確診時,我心裡就有數了。」

大廈商聯會副主席邱建達自己都沒開業,他說「現在我也沒有辦法訂貨,現有的貨如果壞了也得丟掉。」

幾天前,牛車水大廈發生了可怕的群體感染事件。一棟樓里197人感染,其中154名是攤販及工作人員。

即便幾天後的大廈在徹底消殺、全員做完核酸後再度開業,200個攤點的大廈里,只剩下10來個攤主還在堅持。

此時邱建達還樂觀地預估人流會在一個月後恢復,但這次的大型感染群徹底震懾了當地人。就在開牛車水大廈旁邊的老字號月餅店——大中國餅家的店長說,從中秋節過後就幾乎沒人來牛車水這個地方了。

牛車水大廈早年照片

牛車水美食街就位於牛車水大廈不遠處。這起風波看上去與它干係不大,但成了壓垮美食街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新加坡在2020年4月因為新冠病毒封鎖宣布「封國」開始,它的日子就開始難熬。

4月「封國」後,牛車水也開始暫停營業,關閉了整整四個月。

重新開業後人煙依然稀少,畢竟牛車水本身的定位決定了當地居民不太會來這裡覓食:它的價格超出外面的普通店鋪,遊客來這裡吃個氛圍、吃個文化傳承,本地人則不太願意買帳。

於是從12月起,牛車水開始謀求轉型,試圖大力吸引本地居民。 但新加坡疫情依然沒有緩解。本地長期「禁止堂食「,很多人又居家辦公,解封后也沒有多少外賣和打包生意上門,僅是疫情前的10%,尚不夠補貼租金。 雖然政府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援助,但沒有生意也是枉然。

好不容易挨到今年下半年,牛車水美食節已是元氣大傷。9月中秋,它蓄勢待發,本打算大大操辦一番招攬生意。

不光舉辦了隆重的中秋亮燈儀式,還照慣例製作了巨型嫦娥燈車。雖然看上去多少有點鬼畜,不過造型正常程度遠勝往年,還得到了當地民眾的好評。

與往年對比一下:

牛車水大廈的大型感染事件卻給了美食街致命一擊,徹底斷了客流。

蕭條持續到10月。沒有生意,攤主就交不出租金,終於,牛車水美食街的管理集團勝樂集團宣布再也無法繼續堅持下去。

10月22日,最後一個營業日,只剩下兩個攤點。我們不得不對牛車水美食街說再見。

02 沒了中國遊客 美食街難以生存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的數據,中國是新加坡旅遊業最大的客源來地。在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中國遊客一個季度在新加坡的消費就達到了20億人民幣。 每個月都有三四十萬中國人去新加坡旅遊。 這個現象更體現在牛車水。

牛車水

牛車水是新加坡最古老、最大的唐人街社區,七百多年前就是華人聚集地。

到了19世紀,因為這裡仍然沒有自來水設備,用水都靠牛車取水,故被命名為牛車水。

2001年,為了吸引遊客,新加坡旅遊局在這裡開設了美食街,不光售賣中華美食,還有世界各地的特色餐飲。

這裡有從福建帶去的百年老店友諾士肉脞面,看到就讓人覺得親切的老東北燒烤、老四川豆花莊、中峇魯明記燒鴨,必買的林志源肉乾......川菜極多,是吃辣人的天堂。

剛開始大家都新鮮,跑去吃吃喝喝。每年的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這裡還會舉辦大型活動,點燈籠,燃車燈,好不熱鬧。

新加坡總統也曾來親自啟動亮燈儀式,是當地非常盛大的節日。

後來去的人少了,政府又在2013年投資了近2000萬人民幣進行改造,給全街安裝了透明屋頂改善用餐體驗。

改裝前的美食街

改裝後的美食街

牛車水縱橫交錯,就在美食街附近,還有不少人氣相當高的美食攤點。

最當紅的天天海南雞飯,位於麥士威熟食市場,是新加坡鼻祖級別的海南雞飯。雞肉無比鮮嫩,還有獨家醬汁,到美食街必須要去吃,哪怕排隊一小時,也不捨得放棄。

雖然開在市場裡,連個正式店面都沒有,但依然穩坐新加坡最有名的餐飲店前三。

興隆菜舍的牛肉河粉,特別受新加坡本土居民的歡迎,還上過報紙。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是世界上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雖然聲名遠揚,老闆依然親自操刀,出品穩定。

此外炒螃蟹、老伴豆花、真真粥品......都是必須要嘗一嘗的地方特色。所以才會有「沒去過牛車水,不算到新加坡」的說法。

2020年中秋節

03

屬於唐人街的時代 正在過去

這兩年裡關門倒閉的唐人街美食店,遠不止新加坡牛車水。

去年年初,墨爾本唐人街最有名的中餐廳食為先Shark Finn House就因為新冠疫情沒有生意倒閉了。

食為先不像牛車水,主打攤販小店。它歷史悠久,1981年創辦起就在華人間走紅了,很多明星、政客都打過卡。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雪梨。

雪梨唐人街非常有名的燒臘店——得記燒臘(BBQ King)在8月宣布閉店。同樣經營了40多年,當地的美食家都頻頻光顧。但倒下就只是一瞬間。

像這樣的老店,客人早已不僅僅是華人。它們就像一個地方符號,代表著無法替代的中國味道,承載著無數華人的回憶。

美國的唐人街也沒那麼好過。

去年年底,有著整整100年歷史的舊金山唐人街老牌高級飯店,康年海鮮酒家(Far East Cafe)宣布永久關閉。

華麗的大吊燈、古董家裝,百年間這間餐廳幾乎沒什麼變化,已經成了華人之間重要的社交場所。大家有什麼需要慶賀的大事、舉辦活動,都會到這裡包上幾桌酒席。

疫情以及疫情帶來的歧視,這兩年重重打擊著唐人街的生意。根據舊金山唐人街的社區調查,有70%的店家認為自己的店鋪要開不下去了。

舊金山華埠社區發展中心執行董事楊重賢很擔心唐人街的未來,尤其是對唐人街文化起到很大影響的老字號餐廳,「它們是唐人街的文化支柱。如果這些餐廳消亡了,可能破壞唐人街的文化結構。」

舊金山唐人街的李小龍塗鴉

不過,疫情固然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唐人街的沒落其實遠遠早於2020年。

這種沒落,既源於新一代華人的更多選擇,也源於唐人街本身的一成不變。

早年間,唐人街聚集了大批前往海外辛苦打拚的華人。不論在哪個國家,這個相同的名字帶來的是相似的鄉情,所以生活在唐人街,人與人的聯繫得非常緊密。聚居帶來了安全感和親眷,也帶來了財富。

曼谷唐人街的元宵節活動

但隨著時代發展,移民後代往往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以選擇新的事業,而不是接手父母在唐人街的生意。

在雪梨唐人街,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兒女去當白領,父母在年紀大了之後選擇把店鋪賣給其他國家的商人:日本人、韓國人、泰國人、新加坡人......這就導致當地的唐人街越來越不那麼「唐」。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