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名為《芽籠》的電影在新加坡熱映。以芽籠為背景進行拍攝。敘述五個來自不同階層的⼈,為了愛情、親情、權力、金錢,展開了⼀連串匪夷所思的追逐。

這部電影還榮獲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此前本部影片就已登上國際舞台,在荷蘭第52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參映。
芽籠在新加坡是怎樣的存在?
說起新加坡的芽籠,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紅燈區啊!
新加坡目前有幾個紅燈區,其中以芽籠地區(Geylang)最廣為人知。芽籠地區緊靠新加坡市中心東面,以東西走向的芽籠路為中心線,南北兩邊各有巷子。南邊的巷子以偶數命名,為芽籠2巷、芽籠4巷等,一直到芽籠40巷;北邊的以奇數命名,為芽籠1巷、芽籠3巷等,一直到芽籠41巷。
芽籠地區聚集了四類場所——宗教場所、中低檔飲食場所、宗鄉會館和風月場所,風月場所包括合法娼寮、非法站街女和各類歌舞廳、卡拉OK廳和酒吧。芽籠的宗教場所、飲食場所和宗鄉會館散於區內各處。
芽籠曾經的站街女,現在已基本難見。站街是非法的,只有在娼寮里營業的才合法,而且必須定期體檢。

至於娼寮,由於警方的嚴格管制,則都處於為芽籠2巷到芽籠30巷的特定區域內,而且都以大型鮮艷顏色燈箱為門牌標誌,十分顯目。
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與警局、消防局、小商鋪和老百姓家裡一樣,絕大部分娼寮供奉關公和大伯公,因為他們是泛屬的保護神。有少數幾個娼寮同時也崇祀豬八戒。可以說,豬八戒在新加坡是色情行業的屬佑護神。

經新加坡代天閣主持蔡銘樺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芽籠黑令堂有人跳乩,引豬八戒上身,為信徒排憂解難,據說非常靈驗。但是因為在跳乩時常常愛去摸圍觀群眾中的女性而被人投訴,跳乩跳了一兩年就被取締了。代天閣是新加坡極少數供奉豬八戒神像的廟宇。
芽籠的另外一面
其實芽籠除了是紅燈區,還有幾百家寺廟教堂會館。
阿彌陀佛佛教中心(Amitabha Buddhist Centre)是一家藏傳佛教廟宇。

崇佛林佛教中心(Chong Hood Lim Association)是發源於本地的佛教團體,也是從事慈善的宗教組織。

蕭氏會館(Siow’s Clan Guild Association)和觀禪佛學會(Guan Chan Buddhist Society)比鄰而居。


加冕浸信教會(Coronation Baptist Church)。

25A巷上各教堂廟宇和平共存。

順天宮(Soon Thian Keing)祭拜土地神大伯公,似應歸類於道家廟宇。宮前的山門寫著「順天宮」,左側的小字寫著「路班讓」,右側寫著「1993年」,記錄著1993年由路班讓(Bugis Junction, 現稱白沙浮)遷移到此。

順天宮內富麗堂皇,至今香火不斷。它對教育事業也作出貢獻,過去,崇正學校和崇本女校的經費就依靠順天宮的香油錢捐贈。

根據廟裡石碑的記載,順天宮建於1847年,並於光緒28年重建,因此確認為新加坡第一座華人廟宇。

順天宮南邊的彭氏會館。

順天宮對面的同敬善堂。

芽籠大路北邊的廟宇,屋頂金佛。

22巷 (阿裕尼路)的廟宇。

又一座不同風格的佛教堂。

茶陽(大埔)會館成立於1858年。1890年創設「回春館」,是第一間宗鄉會館設立的醫社。1906年,創辦啟發學堂。會所曾幾次搬遷。2002年會所「茶陽大廈」竣工。新大廈全部自用,目前會員6000多人。 茶陽現屬大埔縣,是新加坡大部分客家人的祖籍,包括總理一家。

在茶陽(大埔)會館,記錄著李光耀1955年第一次參選議員與茶陽同鄉的合影。這裡也有客家人遷移的歷史和大埔的地理詳情。在廣東省大埔縣還建有李光耀紀念館。

(文中部分素材來源新加坡眼網友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