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COMPASS(打分制度)
很多人對新加坡人力部即將在9月開始執行的EP COMPASS(打分制度)很困惑;很多朋友都會理解為新加坡政府在收緊相關的移民制度,其實不然。
因為這一次執行的打分制度只是將以前一直沒有書面化的東西更加的透明化給大家,讓僱主或申請人更加清晰的認可自己是否能申請到EP,為大家都節約了時間和精力;人力部是管理來新工作的,而不是管理移民的部門,新加坡政府的高包容性在這個新的政策下更好的體現出來,不是說沒有學歷就不可以,只要您是人才,新加坡政府一如既往的歡迎。
下面我們逐步分項解讀一下:
除了月薪在新幣22500以上,海外公司內部調動(不可以申請綠卡)或短期EP外其餘的EP申請者都需要通過新的打分制度。
比較以前的EP申請,新的EP打分制度其實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拆分成為了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就是薪資,簡單的概括就是每月的基本薪資水平根據申請人年齡,公司的領域的不同必須在新幣5000-新幣9300以上;達到了這個第一環節要求後才進入第二環節打分環節;
第二個環節就是EP COMPASS打分制度,簡單的說申請人需要在以下4個基礎評分和2個加分項共獲取40分以上EP才有可能獲得批准:
其中C1,C2,C5都是與申請人個人相關,C3,C4,C6是與公司相關,下面我們就來理理您夠不夠條件:


說明: 位數指的是申請公司在同行業中目前相關指數的排名;例如目前建築業本地管理人員20%位數的比例為45.4%,50%位數為59.1%
C1-薪資:這個其實比較好理解而且也和以前EP申請的條件基本沒太大變化,新的政策讓申請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了各個行業不同年齡段EP申請者的薪水要求;具體薪水和可獲評分如下:


C2-學歷:凡是全球QS排名前100名,新加坡本地的政府大學或表單內的大學均可以直接獲得20分,如果是名單以外的大學本科學歷可以獲得10分;獲得20分的中國大學有: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C3-公司員工國籍差異性:簡單理解就是在公司內同一外國國籍的人越少,分數越高;
C4-公司本地管理人員占比:這個是新加坡政府一路來的政策,類似於配額;為了保護本地人就業所以公司中本地管理人員占比越大越好。
其中C3,C4兩項和公司相關的評分,政府為了更好的照顧中小企業當公司的管理人員少過25人的時候,默認這兩項各獲得10分;
綜合以上我想很多朋友都可以看出來了和以前有變化嗎?對於大型跨國企業來說他們的C3,C4基本不會是問題,而中小企業可以直接這兩項獲得20分;和以前的綜合比較,可以單純的理解為薪水比以前要求更高,同時政府更加強調了需要高學歷人士進入到新加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