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總理李光耀得知新加坡馬來西亞掃地出門,大哭了一場,因為新加坡當時連自來水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這可怎麼活?
過了一年後,在8月9日9點30分,李光耀在新加坡電視台宣布:新加坡即日起正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

新加坡在脫離英國統治後,在1963年以自治區的身份加入了馬來西亞,73%的國民都表示支持
新加坡原本是屬於英國殖民地,隨和二戰結束後,新加坡的腰板直了,贏得了自治權。
1963年9月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沒想到是馬來西亞倡導馬來人至上,華人想要平等地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他們十分忌憚華人會威脅他們的統治,再加上華人的共產主義勢力變大。
隨著馬來西亞內部的種族矛盾激化,馬來人對華人不友好。在1964年,馬來西亞聯邦開會,以126:0的絕對優勢,把新加坡踢了出去,不承認新加波屬於馬來西亞。

李光耀的得知這個消息後,在現場大哭了一場,之後大鬧了幾次馬來西亞政府,依舊無果。無奈之下,李光耀面對著一窮二白的新加坡,只能宣布成為獨立國。

新加坡從來沒有爭取過獨立,是被迫獨立的國家
新加坡人民對李光耀的評價就是:厲害。
新加坡只通過了短短60年就從1960年人均收入只有500美元,到今天的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人均GDP增長了100倍,遠遠超過英國和德國等已開發國家的收入。
這背後離不開李光耀的努力。但是李光耀提到離開馬來西亞情景:
「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在被馬來西亞針對和敵意的環境下,李光耀帶領新加坡是如何生存呢?新加坡的土地面積非常很少,沒資源,沒財力,甚至還沒水。
李光耀做了三點:
第一點就是利用新加坡的地理優勢,扼守馬六甲海峽,建立起來新加坡港口,賺取了大把的資金。
第二點就吸引外資來投資。
第三點就是大力發展製造業和輕工業基業,主要建在加冷、巴窯等地。
到了九十年代,新加坡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經濟發展迅猛,與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並稱「亞洲四小龍」。

李光耀提倡『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提倡的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政治理念完全不同
馬來西亞對馬來人有很多特權和福利,大學錄取分,和房屋優先,這些都是華人享受不到的。在馬來西牙政府眼中,馬來人是一等公民,而華人只能算是二等公民。
新加坡主要是中國移民,華人多,70%都是華人。對中國的感情深,當時也盛行共產主義,新加坡內部也有很多共產黨,李光耀也是華人選上去的。

而且李光耀一個很貪心的人,他也想聯合馬來西亞,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但是,馬來西亞卻一直都防著新加坡,不肯開放本國市場,已經加入的新加坡依舊要給馬來西亞交稅。
李光耀甚至公開說,要讓馬來西亞變成大家的,但是馬來西亞人卻不買單,一直都認為馬來西亞只屬於馬來人。

接著就引發種族暴亂了,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搞成了對立派。還有馬來西亞的聯邦也出現了華人統治者,這讓馬來人感到不安,最後徹底鬧掰了。
新加坡獨立之後,就抱上了美國的大腿,全國都學習英文,目的是為了跟國際接軌。

不過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確實也跟不上了。不過馬來西亞的每一位首相都沒有半點遺憾把新加坡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