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大家都去旅行了嗎?
有沒有什麼旅途中的故事
和大家分享一下?
歡迎大家給辣媽投稿呢~
今天我們邀請了一位朋友
和大家分享一下
「去世界的盡頭旅行
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文:孫放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放眼星球
作者介紹:孫放,新加坡管理大學MBA畢業,現從事外匯交易,心理諮詢在讀。熱愛社會科學、旅行及健身,並喜歡與人分享。
首先祝朋友們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今天跟大家聊聊南極行程在船上的每一天都做些什麼。

從Ocean Nova號出發登上衝鋒艇 對於遊輪來說,當放下衝鋒艇接載遊客外出進行遊覽時,需要下錨停泊在海面上。因此,每一趟完整的南極行程,遊輪需要合理安排好航行的時間、下錨的時間、地點以及制定航線。對航線進行規劃時,核心考量要素是天氣情況,風力決定了海面的平靜程度和體感溫度,也是決定了今日是否具備出海條件。可以說每個人的南極體驗都是不盡相同的。
一次完整的出海,從放下第一艘衝鋒艇開始,到最後一艘衝鋒艇被接回遊輪為止,通常需要三到四個小時,這意味著一天最多可以安排兩趟出海。
船上的每一天都會伴著晨間播報醒來,在一段歡快的歌聲之後,便是今日天氣、航線安排的通知。每天傍晚時分會有今日總結以及第二日的行程預告。在這之間的時間是自助型式的早餐和午餐、出海活動,以及講座或其他活動。晚餐通常於七點半開始,是三道菜的正餐加上沙拉的自助。

這是本次行程的航線圖
此次行程從弗雷基地(Frei Station)出發,向南航行穿過南極圈後,再返回到科考站,一共停泊了九個地點。
Frei Station:
62˚12』S, 58˚57』 W
弗雷基地由智利政府所有,建有一條1300米長的飛機跑道,是附近多國基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Frei Station,我們從圖中岸邊乘坐衝鋒艇
Foyn Harbour:
64˚33』S, 62˚01』 W
我們停靠的第一站,是 1915 年沉沒的捕鯨船Guvernøren的殘骸所在地。由於船上發生了嚴重火災,船長被迫選擇擱淺船隻,以使船員逃生保命。如今這艘沉船已成為南極遊客的「打卡」風景地,也為不少野生動物提供了庇護所。航行第二日上午,Ocean Nova號在此處錨泊,使我開啟了皮划艇運動的初體驗。

小陳乘坐衝鋒艇巡遊
Useful Island:
64˚43』 S, 62˚52』 W
由英國科考隊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命名。此處的山頂十分容易攀登並且多數由岩石構成,非常適合建立測量站,因此得名「有用的島」。

白眉企鵝,由探險隊員Yuki拍攝
此處有白眉企鵝(Gentoo penguins)和紋頰企鵝(Chinstrap penguins )各自集群築巢,並且經常有韋德爾氏海豹(Weddell seals)、海鷗(Gulls)、白鞘嘴鷗(Snowy sheathbills)和賊鷗(Skuas)等野生動物出沒。航行第二日下午,我們在附近劃皮划艇後登陸該島。

紋頰企鵝,由探險隊員Yuki拍攝
Lemaire Channel:
65˚04』 S, 63˚57』 W
是一條11千米長的海峽通道,最狹窄處不足800米。海峽兩岸分別是南極洲大陸和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

從船首甲板拍攝的海峽景色
兩岸的山峰高聳入雲,一些山峰的海拔甚至超過了六百米,是一處絕美的觀景地點。Ocean Nova號於航行第二日晚11點向南穿過海峽。

聚集在甲板拍攝景色的朋友們
Fish Islands:
66˚01』 S, 65˚24』 W
是一組群島,每個單獨的島嶼都以一種魚類命名。島嶼之上棲息著約四千隻阿德利企鵝(Adelie penguins),也有一個Antarctic shag(未找到對應中文,屬於鵜形目鸕鶿科)群落在此棲息。我們於航行第三日上午在此劃皮划艇。隨後全船遊客登上對岸的南極洲大陸,拍攝了一張非常有紀念意義的集體照。

南極大陸上的大合影


阿德利企鵝、Antarctic shag
由探險隊員Yuki拍攝
航行第三日下午沒有出海活動,探險隊安排了關於企鵝和極地工作犬的講座。下午5點53分,Ocean Nova號正式跨越南極圈,大家在甲板接受「海神」的冰冷海水洗禮。

老孫受洗
Holdfast Point:
66˚48』 S, 66˚36』 W
位於南極半島。這裡是阿德利企鵝、南極鸕鶿(Antarctic cormorants)和南極賊鷗(South Polar Skuas)的家園。航行第三日晚9點,我們乘坐衝鋒艇在此處的冰山之間巡遊。

衝鋒艇巡遊
航行第四日上午,Ocean Nova號停泊在德塔耶島(Detaille Island)附近。遊客們搭乘衝鋒艇登陸了這個建有舊日英國基地的小島。代號為「W」的英國基地建於1956年,在維持了兩年多的時間後,於1959年徹底荒廢。運營期間,已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曾到訪該基地。

絕美冰川帶
1958年冬天,由於海面大面積冰凍,導致補給船無法抵達W基地,基地成員被迫放棄並撤離基地。1965年底時,此基地曾短暫地恢復使用了六個月。直到1997年,曾經的基地成員們重新回到這裡探尋。他們驚訝地發現,雖然外面的世界早已滄海桑田,但基地內部基本保持原樣,昔日的舊物件們還整齊地擺放在以往他們生活過的地方。他們決定出資重新修繕外部結構,並對遊客開放展覽。






所有人離開德島回到母船後,Ocean Nova號一路向北航行,離開了南極圈。由於天氣原因,下午沒有出海的計劃。探險隊員們安排了三場講座,分別是關於「塔巴林行動」——英國在二戰期間對南極的秘密遠征,「過去和現在南極科考站的生活是怎樣的」,以及一場攝影基礎課。

發出神聖光芒的雪山 航行第五日上午,我們在布斯島的夏科港(Port Charcot)下錨停泊。120年前的法國探險隊曾在此登陸,並建造了臨時基地用作庇護所。

夏科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