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OR不買?
本地最大的房地產搜索網站進行的調查顯示,半數的受訪國人很可能因通膨高漲而押後購房計劃;四分之一考慮完全放棄買房子。
房地產網站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情緒調查顯示,55%的國人考慮延遲購房,直到價格穩定為止。那些仍考慮入場的買家當中,31%考慮購買預購組屋,這比去年同期多出15個百分點。
去年下半年認為房地產價格昂貴或太昂貴的受訪國人也比去年上半年增加15個百分點,達到57%。
有趣的是,本地的組屋預售情況也不是很理想。
2月份,所有五個預購組屋項目的三房式及以上房型,都有至少一種房型的首次購屋者申購率為1.7或以下。
這也就是說每個單位少於兩人申購,申請這些單位的首次購房者有很大機會受邀挑選組屋。

三房式及以上房型的首次購屋者申購率中位數為1.8,與去年11月份的銷售活動一樣,不過後者的供應量是今年2月的兩倍。
預購組屋申購率已有所下滑並趨於穩定。
在這次銷售活動中,申請位於非成熟市鎮裕廊西的Jurong West Crystal和登加的Brickland Weave項目,以及位於成熟市鎮女皇鎮的Ulu Pandan Glades項目的首次購屋者,將有相當大的機會購得組屋。這是因為這些項目各房型的首次購屋者申購率介於0.2到1.8的低水平。而且根據過往的情況,平均約四成申購者會在受邀挑選單位時棄權。
在這些項目中,裕廊西Jurong West Crystal和登加的Brickland Weave的等候時間分別約為3.9年和4年,屋主能更快獲得鑰匙,搬入新家。
這一次收到的預購組屋申請,是自2020年2月以來最少的,尤其是來自首次購屋者的申請。申請裕廊西、登加,以及黃金地段組屋烏魯班丹項目的首次購屋者有相當大的機會能買到心儀單位。而加冷黃埔的項目則是這一輪最搶手的。
從8月預購組屋銷售活動開始,首次購屋者受邀挑選單位時,一旦選擇放棄,將被視為第二次購屋者。分析師認為新規定未影響這輪的銷售活動。

許久沒有推出預購組屋的勿洛和實龍崗,將成為下一輪銷售活動的搶手項目。而5月其中一個登加項目,就落在英華小學未來的校舍隔壁,預料到時將能帶動那裡的買氣。
組屋貴嗎?
最近一直有高於百萬的組屋出售,本地的房價也是一直在漲,所以很多人都表示新加坡的房價真的已經有點負擔不起。
其實,預購組屋的售價是根據買家的負擔能力制定的,而不是以成本和盈利作為衡量標準。
預購組屋項目的定價不與成本掛鉤,而是根據買家的收入和償還貸款比率來決定買家是否負擔得起屋價。
當局在定價時除了以項目的地點為考量,也會參考項目附近組屋的市場轉售價和項目本身的優點進行評估,然後制定津貼,以確保買家負擔得起屋價。這樣的定價模式同樣應用在「黃金地段組屋項目」上。
成熟和非成熟市鎮的預購組屋價格有別,
也同轉售市場有關。
這也牽扯到公平的問題,因為預購組屋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在五年後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轉售,如果價格在預購組屋的時候不把這個考慮進去的話,什麼時候你想賣的話,那可能在成熟社區和非成熟社區預購組屋買家他們賣的時候,得到的收益是不一樣的。
今年上半年有至少八成領取新組屋鑰匙的購屋者動用不超過四分之一的月薪來償還組屋房貸。這意味著他們每月只需動用公積金來繳交房貸,幾乎無需動用現金。
國人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在過去十年的增幅達26%,而同期的成熟和非成熟市鎮新組屋的平均售價只分別增長22%和16%。
數據顯示預購組屋的平均價格逐步上升,不過年輕購屋者的負擔能力在過去七年仍保持平穩。但專家認為,通貨膨脹和利率環境的走勢將影響國人買房的負擔能力。

本地大學畢業生在2021年的平均薪金是3800元, 四房或更大型的組屋, 中位數價格是45萬6500元。
2021年的房價收入比率為4.98, 也就是說房屋價格 沒超過家庭年收入的五倍, 算是負擔得起的。 而納入3%薪金漲幅, 2022年的比率為4.86, 房價較為負擔得起。
過去20年預購組屋都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差異範圍內,所以說預購組屋比轉售組屋可負擔得起的情形會比較高,就是因為預購組屋是政府津貼,而且價格都維持比較平穩。
在非成熟地段, 例如登加、蔡厝港, 榜鵝、盛港等的預購組屋價格, 過去七年的房價收入比率都保持平穩。
相同的,在成熟地段的三房和 四房式預購組屋的房價收入比率 過去七年維持平穩。 不過,五房式單位的房價收入比率 從原本的6.6增長到7.44, 年輕人較難負擔得起。
五房式組屋建得不多而供不應求,因為大部分BTO新房都是四房式,而五房較少。

儘管如此,同樣位於成熟地區的大巴窯,房價收入比率從2020年11月最高點的5.99滑落到了2022年5月的5.21。專家認為這和預購項目是否毗鄰地鐵站或社區設施有關。
國家發展部指出從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每一年預購組屋的申請者84%到90%是本地公民,其餘申請者則是由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組成的家庭。
轉售組屋的購屋者,65%到83%是本地公民,這個比例也逐年增加,其餘的申請者當中,則至少其中一名家庭成員是永久居民。
數據也顯示購買轉售組屋的永久居民從2011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7%。這可能是由於政府在2013年實施政策,規定購屋者在獲得永久居民身份三年後才能購買轉售組屋有關。
今年約有6500名55歲或以上的年長人士向建屋局申購二房式靈活單位,其中約30%無法成功申請到組屋。這些年長者是通過預購組屋和剩餘組屋銷售活動提出申請,當中約80%曾經獲得至少一項購屋津貼。
HDB
另外,無法成功申請到二房式靈活單位的購屋者,大部分申請的是剩餘組屋單位,由於這類單位的需求量大供應卻有限,當局鼓勵年長者考慮申請申購率較低的預購組屋項目,以增加成功機會。
租賃組屋方面,去年約6%的租賃組屋家庭在更新租約時面臨租金調漲。這個比例在2016到2020年則是15%。

從2017年到2021年間,面對租金調漲的家庭中,有85%的家庭租金增加200元或更少。從2012到2021年間,總共有7500戶租賃組屋家庭最終擁有了自己的房子。
新加坡政府是新組屋的唯一出售者,掌控著組屋價格定價權,新加坡政府可以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來制定組屋價格。這是因為政府不希望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在短期內大起大落,因而制定了很多措施來保持市場的穩定,讓房價儘可能維持在低幅增長。投機者很難從中獲得暴利,自然不會把買房當成一門生意。
新加坡的組屋制度是立足於新加坡的國情來制定的。即使放眼全世界,像新加坡這樣國民高比例住進政府公共住房的國家和地區也是極為罕見的,居者有其屋是組屋制度實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