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右)在第13屆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的爐邊對話環節中,與主持人淡馬錫亞洲區副主席及運營夥伴胡以晨,暢談他對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班子的看法。(聯合早報)
作者 紅螞蟻團隊
國家領導團隊的接班問題,一直是新加坡人極為關注的課題。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上周五(10月6日)被問及作為一名從政30年的「資深政治人」,如何在幕後輔導第四代領導班子,傳授他們與鄰國和大國打交道時,在解讀與拿捏政治細微差別(nuance)上應該怎麼做。
張志賢的回答相當有趣,不直接回答,而是借用一些例子加以說明。
他是在第13屆「慧眼中國環球論壇」晚宴爐邊對話,與主持人胡以晨(淡馬錫亞洲區副主席及運營夥伴)暢談新加坡4G領導班子的表現。
沒有人天生就具備政治領導能力
張志賢說: 「(主持人)你似乎以為我在30年前就已經是『成品』(ready-made),30年前我就已經有了標誌性的白髮、眼睛下方就有了皺紋和眼袋。但這些眼袋、皺紋和白髮都是在30年內慢慢累積而成,與所有的經驗心得與磕磕撞撞一起累積疊加。」
他笑稱,政治上並沒有所謂的「成品」,沒有人天生就具備政治領導能力,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學習、在成長中塑造出自己的樣子、走出自己的格局。
張志賢說自己開始從政時,只有37、38歲,曾經是老同僚心裡那名毫無經驗的「毛頭小伙子」。

張志賢曾經是老同僚心裡那名毫無經驗的「毛頭小伙子」。(海峽時報)
老領導們退下後他成了第三代領導班子的一員擔任副總理一職,現在又升任為國務資政。如今的他,已經滿頭華發。
「現在輪到我與年輕同僚們共事,我也曾經一度被稱為『年輕同事』呢。我與年輕同僚一起工作了許多年、近距離觀察他們做些什麼、如何做決定。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心態必須正確。」
向建國總理李光耀取經
張志賢在字裡行間,一有機會就向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致敬。
他先是肯定了李光耀先生的智慧:一早就開始籌備接班事宜,一直尋找合適的、有心為國服務的領導人選。
新加坡的第二任和第三任總理:吳作棟和李顯龍,都是歷經試煉後被推選出來。

在1998年的國慶慶典上,時任總理的吳作棟(前排,右)與副總理李顯龍(前排,左)座位相鄰。(海峽時報)
張志賢接著又肯定了李光耀先生的遠見。
「李光耀先生的經驗是讓年輕的領導班子站出來承擔責任,握緊方向盤、踩下油門,真實感受車子如何運作。坐在司機旁邊,你是學不會開車的,你必須坐在駕駛座上開車,才知道那是什麼感受。如果有人坐在你身旁,並非在那裡指手畫腳當后座司機,而是幫你解答疑問和交流想法,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
這種導師制自李光耀時代起,就傳承至今。

人民行動黨在1992年的馬林百列集選區補選時舉行的一次群眾大會突然下起雨來。當時的李光耀資政(右)撐著傘與戰友吳作棟一起遮雨。(聯合早報)
第四代領導班子交出漂亮成績單
針對第四代(4G)領導團隊的表現,張志賢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
他認為4G領導團隊的心態都非常正確,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疫情期間,當新加坡突然面臨危機時,4G領導班子能夠臨危不亂勝任有餘,在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作出艱難抉擇,帶領國人走出困境。
「公眾當時擔驚受怕、困惑不解,需要有人帶領他們、指引方向。我認為他們(4G團隊)成功做到這點,而且表現得相當出色。」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右二)與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左起)、貿工部長顏金勇,以及衛生部長王乙康,是疫情期間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的常見面孔。黃循財和王乙康都是4G團隊的主幹成員。(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正因如此,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在8月11日發布的調查報告才會顯示,75%新加坡人認為,國家在疫情後變得更加團結,這在19個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是最高的。
主持人胡以晨一度語帶調侃地告訴張志賢:
「我父親今年96歲,你呀,可是他最喜歡的政治人物呢!」
張志賢聽了借用《星球大戰》常見的一句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願原力與你同在)稍加改編後回覆:
「願長壽與他同在!」(May he live forever)
這句機智回覆中的「細微差別」與背後的那幾層意思,你如果能get到,而且又能做到後天下之樂而樂,或許可以考慮為民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