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苗接種率沒達到一定標準之前,恐怕各國人民都無法真正走出疫情的陰影。(海峽時報)
作者 劉振揚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三大領導近期多次強調,全面施打疫苗才是新加坡邁向後疫情新常態的關鍵,也定期透露了新加坡疫苗施打的進展。
其中,70歲及以上的國人接種率最令人擔憂。雖然這一批國人是最早開放疫苗接種的一群,但至今仍有29%還未接種,人數近14萬人。

70歲及以上的國人至今仍有29%還未接種,人數近14萬人。(聯合早報)
當然,除了年長者之外,也有部分國人因不同原因不準備接種疫苗,因此還未接種疫苗的人數其實更高。可是因為年長者換上重症的風險更高,他們的接種率數字成了焦點,可說是疫苗接種計劃的重中之重。
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對mRNA或相關的醫療原因而不適宜接種病毒。相信這個原因是合情合理的。對此,新加坡也允許國人施打科興疫苗。
同時,也有另一群國人是完全沒有接種疫苗意願的(「不打族」)。
不打的原用可能是過度害怕疫苗所帶來的副作用,也可能是對疫苗的有效率沒信心,又或是抱著「搭便車」的心態,認為只要周圍的人都施打就夠了,讓他們去承受疫苗接種的風險。
最後,也有人或許會認為施打疫苗太麻煩了。針對這一群民眾,我想政府已經是絞盡腦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安撫這些不安的情緒,並讓接種過程做到非常便利的地步。針對年長者,當局也出動流動接種團隊到各個鄰里,方便他們接種疫苗。

新加坡疫苗接種中心。(海峽時報)
儘管我對政府的一些政策不時也會有不滿,但我認為過去三個月,政府在對抗德爾塔變種病毒方面可以說是做得盡善盡美。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認識一些從事醫療或政府其他單位的朋友,多少也聽聞他們在過去一年半抗疫的辛勞。
針對「不打族」,我想引用前美國總統的名言——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百密而一疏:不時有新破口出現
新加坡的防疫工作歷經一年半,不時有新的破口出現。
先是客工宿舍,再來是樟宜機場、醫院,然後是非法經營的KTV和夜間場所,再到最新最大的感染群:裕廊漁港。

裕廊漁港在疫情暴發前,越夜越忙碌。(聯合早報)
病毒本身是毫無意識的東西,它就像空氣或水一樣尋找空隙。
最早期的客工宿舍破口,有的人認為是政府抗疫的疏忽,忽略了客工的惡劣生活條件。今年初的樟宜機場感染群,初步調查披露機場和相關單位現有的防疫程序不足以應對傳染性更高的變種病毒。
此次讓人印象深刻的KTV夜店感染群的禍根,其實源於一小部分的害群之馬。如《哈利波特》里,鄧布利多講到的: 「只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強大無比,四分五裂只會讓我們軟弱無力。」
百密終會有一疏,這一波疫情仍在發酵,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波。
東南亞疫情告急,亞洲各地區難以獨善其身
2021年亞洲的疫情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月份德爾塔病毒席捲印度,五月份變種病毒突破新加坡、台灣等地。
到了六月份和七月份東南亞成了疫情重災區。印度尼西亞每日通報感染病例高達5萬多人,馬來西亞則一直維持每人在1萬5000起以上的水平。
不久前緬甸和菲律賓疫情也急轉直下。在疫苗接種方面,7月17日海峽時報也刊出一則圖像說明東南亞目前接種的疫苗以及接種率。

東南亞目前接種的疫苗以及接種率。(海峽時報)
總體而言,新加坡以外,東南亞國際接種率大多數低於10%,而且施打的疫苗多數為有效率偏低的牛津—AZ疫苗和科興。
因此,綜合過去幾日的報道來看,東南亞的疫情還沒到達高峰,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周出現更大規模的感染和死亡案例。
東南亞以外,台灣的情況雖然看似有所趨緩,但在疫苗接種率不足的情況下,有關當局仍不敢全面鬆綁安全措施。
中國大陸不久前阻斷了從廣東港口傳開的感染群,後來又傳出從緬甸傳入雲南瑞麗的病例,迫使該市不得不加緊管控。

雲南省在7月初開始收緊防疫管控。(法新社)
澳大利亞重大城市也屢次因為出現新的感染群將防疫級別提高。印度雖然疫情相較於四月份改善許多,但沒人能擔保下一波德爾塔病毒不會從邊境國家反撲。
在疫苗接種率沒達到一定標準之前,恐怕各國人民都無法真正走出疫情的陰影。身處東南亞中心的新加坡長期在許多方面都必須依賴鄰國的資源和市場。
本地的疫情固然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大幅度改善,可是如果我們真的要完全恢復到過去的經濟活力,需要的是更多跨國的合作來解決疫苗生產和分配的問題,否則這只會是一場沒完沒了的噩夢和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