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大家日常餐飲在外頭解決的成數比在家開伙的多多了。為啥?一來----忙;二來----圖方便;三來----在外用餐,實在太……實惠了。
豐儉隨意各種各樣的都有,我們從最大眾化的開始,一個一個談~~
熟食中心 Hawker Centre

通常熟食中心都和巴剎(馬來話「菜場」的意思)連在在一起,極大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每個市鎮都會有至少一間熟食中心。這種政府經營的用餐地,通常是開放式沒有冷氣的,規模可大可小,基本上所有賣食物的攤位,從幾十個到上百個不等,都是公開供人投標的。只不過投標的機會不多,因為好多是以前的攤主標的,可以傳承給孩子繼續經營。

典型小販中心
熟食中心所售賣的食物,中式西式、飯粥麵餅等應有盡有,價錢基本都很接地氣,三四塊就能吃到一餐,所以蠻多本地人,除了工作的必須外餐外,就算在家的,也都懶得冒著高溫自己煮了。你可以想像每到飯點,熟食中心的人頭攢動盛況了吧。
新加坡的熟食中心,不乏美食。有些熟食中心,像廈門街、芳林、勿洛水池抑或樟宜村的,名頭可都是響噹噹的,不少人會特意趕過去排長龍等,就為吃口自己心念想吃的美食。

和熟食中心的價格定位相仿的是咖啡店Coffee Shop
千萬不要望文生義,此咖啡店不是讓你舒適坐著,優雅喝咖啡的,它也是老百姓用來填飽肚子的優選之地。為啥?離家近吶!不少咖啡店坐落在組屋區或者工業區,甚至就在住家或工廠樓下,要在店裡吃或者打包回家吃,分分鐘都能搞定!咖啡店提供的食物,和熟食中心的大同小異,除了食物,也有賣冷熱飲的,只不過因為地方小,選擇餘地沒那麼大就是了。

大致上咖啡店都是私人經營的。1990年,號稱「咖啡店大王」的本地連鎖咖啡店「金山嶺」的老闆洪鼎良,以352萬標下碧山地鐵站附近的咖啡店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他瘋了。
可事實證明,他做的買賣就是賺錢。2013年的一間咖啡店,身價翻10倍的都有。
現在有些年輕人的腦筋動得快,專門找有點年代的舊咖啡店,盤下來後改造成主題餐廳,倒也別具一格。

這樣的主題餐廳很酷炫
也有一些咖啡店,不是分別招租攤主,而是一整間拿來做煮炒檔的,比方說位於宏茂橋組屋區的咖啡店「龍海鮮螃蟹王」,生意可是相當紅火,無論什麼時候去,基本就沒有不排隊的。

排隊人龍,就是這麼火爆
第三類用餐地點,食閣Food Court和咖啡店的最大區別,應該就是它有冷氣了。因為環境相對比較舒適,看起來也比較高檔,食物和飲料的價錢當然就要高些。日常我們在購物中心裡所看到的在中國稱為「大排檔」的地方,就是食閣,基本就那幾個連鎖品牌了~~Kopitiam、口福、大食代……。有點要提醒大家,食閣所在地點不一樣,價格跨度相當大。就聽過小夥伴吐槽,在ION的B4食閣買的一肉兩菜雜菜飯,要放平常也就3塊錢左右吧,居然要價9塊多,更誇張的是~~看著熱氣騰騰,拿到手居然是冷的、冷的、冷的!

這名字取得真好
最後一類用餐地飯店Restaurant,應該就不用多介紹了。當然這飯店,也有地界大小、價位高低之分。一些老字號,比方說東海潮州飯店、茗珍奮記菜館等,生意可是相當的火爆。

一般上務實的新加坡人請客吃飯,並不拘泥於一定要去飯店。要靜心談事情的,選個食閣就OK了;一般的熟食中心、咖啡店小聚等,就更隨意了,各買各的AA制,互不相欠人情,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