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29日訊)不少餐飲業者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得落實安全距離措施,嚴重打擊生意,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首11個月新開的餐飲店多過關閉的店面。
新加坡從4月初開始實施8周的阻斷措施,當時所有的餐飲場所都不准經營堂食,店家的生意大受影響。有數家老字號餐館在阻斷措施後沒有恢復營業,包括百齡麥旋轉中餐廳。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資料,今年首11個月新開的餐飲店有2930家,關門的則有1840家。除了4月和5月關門的店家超越新增,其他月份都是新增店面較多。
老舊模式難生存
新加坡餐飲業協會會長顧問,也是勝樂集團董事經理的陳祖坤受訪時指出,一些經營方式老舊的餐飲業者沒有通過社交媒體宣傳、提供送餐服務、展開數碼化等方式轉型,他們在疫情中很難生存下去。
至於新開的餐飲店,他說,有不少是海外餐飲品牌進駐新加坡。這些品牌有意將新加坡作為據點,放眼整個東南亞市場。
「他們希望在新加坡立足後,往東南亞其他國家繼續發展。」
陳祖坤透露,如今有不少餐飲業第二代開始接管父輩的生意,他們用新的餐飲概念擴充生意。
疫情當前,有的餐飲業者生意恢復高達70%,但也有的中央商業區餐飲店生意持續慘澹。
陳祖坤說,目前因為安全距離措施,餐館裡可以堂食的人數變少,因此生意只能恢復到疫情前的約50%,另加20%的外賣服務,一些業者可以恢復70%左右。
新加坡餐飲協會會長,也是聯邦資本有限公司的董事經理關國忠告訴《新明日報》,租金和人力成本一直是餐飲業的兩大開銷,那些無法繼續維持這兩項開銷的業者會選擇停業。
他說,那些在中央商業區的餐飲業者因為沒有遊客和上班人潮,生意則無法恢復。
「不少人在疫情中失去工作,也找不到新的就業機會,餐飲業是門檻較低的行業。」
他表示,未來的餐飲模式將改變,去餐館堂食將變少,而更多人會選擇外帶或送餐的服務。
餐飲業仍將蓬勃發展
受訪餐飲業者認為,由於新加坡人短時間內無法出國,新加坡餐飲業仍將蓬勃發展。
宏仁堂御膳廳的老闆王津輝就在今年8月新開了一家日式餐廳,如今是座無虛席。
他受訪時指出,會在疫情中新開餐廳,主要是相信新加坡政府管控疫情的能力,看到新加坡政府在疫情期間對餐飲業者提供的支持後,他非常看好餐飲業繼續蓬勃發展的前景。
他也認為,新加坡人短時間內無法出國,會把消費轉移至新加坡市場,因此新加坡餐飲業能在疫情中繼續生存。
但他表示,現在還想入場的業者則要考慮隨著疫苗的出現,邊境管制一旦放鬆,消費者可能又會到國外消費。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的老闆陳翰銘透露,他11月在淡濱尼新開了分店。
「很多地點的店面在疫情前非常難得到,但如今有人退出,我就趕快入駐,因為我看好這些地點在疫情後的人流量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