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的地理教材里,馬六甲海峽便是煩人的考點,名氣大,緋聞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解讀一下馬六甲為何如此吸粉。
1、為啥馬六甲紅了?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里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好多人會有疑問,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國家都是島國,像芝麻一樣散在太平洋這塊大餅上,形成了那麼多海峽,為啥就馬六甲紅了呢。
如果從南非坐船來中國,那不走馬六甲是沒問題的,隨便找個航道就可以駛入我國南海海域。
但是,大部分的船是從波斯灣出發,開往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而馬六甲海峽是最近的路。因為波斯灣有石油,占世界探明儲 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這裡的石油易開採、油質好、分布廣。

石油是國家安全的第一保障,所以波斯灣理所當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馬六甲也隨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海灣地區老有戰爭,被美國佬乾的菊花遍地。
馬六甲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水面平靜的如杭州西湖一般。海峽底質平坦,水流平緩,且水深可以滿足大噸位的裝油船通過。

同時,馬六甲海峽旁邊的彈丸小國新加坡,抓住這一地理優勢,舉全國之力建設了新加坡港,服務沒得說,洗剪吹全套都有。在被我國的上海港趕超之前,當了好多年的全球港口老大。
所以,馬六甲想不紅都難。
2、從日不落帝國到獅城新加坡
最早系統性開發馬六甲海峽的算是英國,當時的英國比現在的美國地位還高,到全世界裝B,占領各種殖民地,非要把倫敦的左側通行推向全世界。新加坡、香港、美國、澳大利亞、印度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號稱「海上大爺」,自然不會放過馬六甲海峽。「海大爺」的開發思路很實際,在馬來半島的兩端,選了兩個城市,西北角的檳城和東南角的新加坡。但相比之下,檳城有兩個劣勢。

一是面積。新加坡的面積719平方公里,比香港還小,廣州的十分之一,北京的1/22。感覺也就能放下個天通苑小區。不過,和檳城比,新加坡算是龐然大物,檳城由檳島和一塊陸地組成,檳島面積295平方公里……怎麼都這麼小……
二是航道。檳城所在的馬六甲海峽有點寬,沒有卡脖子的效應,好多船隻還沒看到檳城就一不小心行駛過去了。而馬六甲得名的馬六甲港,並不是島嶼,是在陸地上,各方面都不如新加坡。

所以新加坡開始繁榮起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其南洋分會就設在新加坡。
新加坡港成為海上十字路口。如此的便利的地理條件,各個國家為了處理自己的貨物,各大銀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設立分行。於是衍生了大量的金融業務、服務業務等。
新加坡當時僅僅每年的期貨交割的金額就超過中國全年的 GDP。新加坡一躍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新加坡港
由於大部分是能源航線,新加坡把石油配套做的極好,尤其是煉油業,成為新加坡第一大產業。而且煉油業不僅為新加坡帶來真金白銀,還為新加坡第 二大製造業——化工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料。
一個馬六甲,養活了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 產品定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