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加坡,其組屋政策眾人皆知。對於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來說,該政策無疑是一大利好,解決了很多居民住房的問題,真正的做到了「居者有其屋。」

組屋介紹
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簡單點來說就是由政府投資開發建造的,類似於國內的經濟適用房,是真正落實「居者有其屋」的有力措施。
在新加坡,大概有80%以上的人居住在組屋。組屋附近建有地鐵站、商場、醫院診所、娛樂設施和學校等,基本上在組屋區內就能滿足一般的生活需求。
此外,組屋的價格也值得一提。一般來說,購買組屋只需要交10%的首付,剩下的費用可以通過自己的CPF帳戶慢慢還,對比很多其他國際一線城市來說,新加坡的組屋價格可以說是非常公道的,真正做到了為民眾考慮。

住在新加坡的組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No.1 綠化是組屋標配
新加坡的組屋附近綠化都做得很好,就算是鬧市區寸土寸金的情況下,也會擠出空地來種草。真正做到有人住或活動的地方,就會有草地。
No.2 政府是勤勞的粉刷匠
在新加坡,你很難看到老舊的房屋,因為每隔5年左右,政府就會定期油漆粉刷牆面。更好玩的是,住戶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取組屋外牆的顏色。也因此,新加坡的組屋通常都是色彩明麗的,甚至還會出現各種有意思的彩繪。

No.3 配套設施超齊全
新加坡組屋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齊全的周邊設施。政府採用了衛星鎮的建設理念,每個組屋區及附近都設有遊樂場、運動場、食閣、託兒所、圖書館、社區醫療、超市和交通樞紐等建築設施。居民無需走遠就可以做到在自己居住的社區里簡簡單單吃喝玩樂。
No.4 每一層樓都有長走廊
新加坡很多組屋的每一樓層都有一條長長的走廊。據說,政府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住戶有更多的交流。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社會,有著很強的包容性,這裡有包括華人在內的多種族居民。政府的此番設計可謂是為了促進鄰里和種族和諧費盡心思了。
No.5 空出來的組屋1樓
很多初次見到新加坡組屋的人,難免會有疑問,為什麼組屋樓下會空出這麼大的地方?
其實,除了地處熱帶防潮防濕外,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便民。1樓的空地可以用作設飯店、小賣部、幼兒園、託兒所和診所等服務設施,一些日常所用的東西,基本上不出組屋就能買到。此外,人們辦理聚會、文藝活動等也都可以在這裡進行。

No.6 便利的超市和農貿市場
新加坡的超市和農貿市場一般都建在組屋中心,大一點的市場一般都設置在組屋的中心或交通中心。沿馬路兩邊,一般沒有商店,人們購物都在組屋的中心小區,所以馬路上的行人較少,也很少堵車。
No.7 不為防盜的防盜窗
新加坡的組屋即便有防盜窗,主要目的也並非是為了防盜。新加坡的城市安全指數全球數一數二,可不是鬧著玩的。因為治安很好,所以基本上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防盜窗的主要作用也就變成了防止小孩掉下。
No.8 足不出戶倒垃圾
新加坡組屋設有市內垃圾通道,每戶或每層樓設有1個垃圾通道口。直接把垃圾從這裡丟下去,就會有專門的人運走。基本上做到了垃圾不落地、不見天。
No.9 公交站點近
提起新加坡的交通系統,那叫一個發達和方便。而組屋的500米以內,一定會有公交站點,且公交的車次較多、站點多、站距短,所以人們出行都很方便。
No.10 沒有圍牆的小區
新加坡組屋都是沒有圍牆和保安的,除了轎車進出經過電子門外,就沒有大門了,行人可以從任何一個地方出入。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起了分散人群的作用,另一方面,道路的綠化帶連結成一片,更像是一個大公園。
No.11 家家戶戶都有防空洞
新加坡的每一套組屋,不論大小多少,都會有一個「防空洞」,由四根頂樑柱包圍著,有一個堅固的鐵門,是發生地震、火災或戰爭時一個臨時的逃生避難所。
當然,由於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危險,所以防空洞基本上被居民暫時用作儲藏間了。

有著「花園城市」美稱的新加坡,其綠化環境一直受眾人稱讚。而新加坡建屋發展局2020年繼續推出新綠化要求,規定組屋項目今後必須栽種更茂密的樹木,開闢更多垂直綠化空間並提供更多遮蔭,為居民打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讓居民一踏出家門就仿佛置身公園,享受一片綠意盎然。
新加坡的組屋生活體驗這麼好,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