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日談Decameron》,桑德羅·波提切利繪於1487年 世界名著《十日談》的寫作背景,就是十三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疫情大流行,當時的義大利人自我隔離在家中或郊外,並以講故事的方式打發時間。歷史總是那麼相似,2020年的4月7日,獅城因為兇猛的冠病疫情,也開始實施了全國「阻斷」措施:除必要服務行業之外,公務員及企業員工在家辦公或停工;學生在家上網課,國民避免非必要的外出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筆者本人也因此成為了標準的「宅家男人」。(目前,阻斷措施已經再次延長,直到6月1日)

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口罩,就是起源於中世紀「黒死病」瘟疫流行時,法國宮廷醫生的 「鳥嘴時尚裝」。
既然宅在家,不如寫寫獅城版的「十日談」,讓世人可以從多元的角度去了解新加坡的小(small) 與不尋常(unusual )。而這,正是總理夫人何晶在她的個人臉書貼文所提及的:新加坡是一個獨特的國家,而這樣的非一般特質,可能就是因為國家小。那麼今天的故事,我們就先從口罩談起。

獅城作為世界經濟及交通樞紐的代價之一:病毒境外輸入
獅城的抗疫作戰,已經經歷了「境外輸入--防止國內社區傳播--第二波境外(主要是歐美)輸入—阻斷國內社區傳播」的4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由於事發突然,又正逢華人新年假期,民間也把大量的口罩捐贈給當時更為需要的中國前線,獅城口罩的市場供應出現了緊平衡現象,此時新加坡政府面前的選項之一是:是否破壞國際規則,限制口罩出境,並徵用所有口罩生產資源? 新加坡沒有使用此選項,作為開放型小國,我們必須堅決維護國際法律及貿易規則,這也是我們的建國基石之一。因此,即使3M集團在新加坡有N95口罩的生產線,新加坡政府的定單仍然需要按次序排隊而無法解決燃眉之急;新科工程集團屬下的Innosparks在台灣設廠生產Air+N95口罩,但因為台灣的口罩徵用限制令也無法將口罩運送回本土。即使幾經波折將兩條生產線搬運回國內,也因為原材料的出口限制而無法及時投入生產。

新加坡製造:Air+ N95 口罩
新加坡國家小,沒有緩衝腹地,也沒辦法「以空間換時間」。唯有國民團結,唯有自強,才能去戰勝災難與困難。令人欣慰的是,國人選擇了理解,並與政府共同進退,不哄搶食物及生活必需品,把醫療口罩留給更需要的前線人員。因此,雖然外部有「佛系抗疫」的質疑雜音,新加坡在「阻斷」措施之前,還是守住了疫情的前3次衝擊,並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目前我們面對的是更為兇險的第4波疫情攻擊,如今獅城人人有口罩。總理夫人一直在鼓勵新加坡的母親們在家自製布口罩,並捐贈給有需要的國人;政府繼之前發放給每家四隻口罩之外,又為每一個新加坡居民發放了一個可水洗重複使用的口罩。我們仍然將醫療口罩優先保留給前線人員,他們在救治病患時更需要得到周全防護。而且目前在網上電商平台,在超級市場,口罩供應充足,也不存在國民囤積現象。

新加坡製造:家庭自製布藝口罩
阻斷措施開始時,李顯龍總理終於向國人說出:人人必須帶口罩。這一目標能夠達成,是多少政府部長、公務員、企業、國民的共同努力!而就在新加坡達成「人人有口罩」的目標之後,台灣地區政府在媒體上宣布了向新加坡捐贈少量口罩的建議,對此「政治做秀」大於實質的消息,總理夫人何晶在個人臉書上回應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呃…」。自強者,天佑之。有態度的夫人身後,是獅城的硬實力與軟實力,以及做實事。我們永遠記得雪中送炭的真朋友,我們也絕對牢記「團結靠自己」才是小國的生存硬道理。

總理夫人何晶個人臉書:Errr....
獅城的抗疫還在鏖戰之中,我們也許還會面臨更為艱險的局面;我們也必定需要面對疫情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重建及政治格局重塑的不確定性,讓我們聚沙成塔,同舟共濟。2020年註定會成為新加坡歷史中的重要節點,而生活在這一小島上的你、我、他、她,都在共同書寫著新加坡故事。

4月25日晚上7:55pm, 新加坡全境所有人將同唱一首歌: 家
感謝作者楊瀚森,微信號:瀚森專欄(WeChat ID:HansonSingapore)授權新加坡眼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