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交通網絡布局高度發達,隨著近期一份報告顯示,地鐵可靠度持續進步,再加上設施和服務等方面都更加舒適便利,導致乘客去年對地鐵的滿意度達到五年來最高。

地鐵服務在公交理事會2018年乘客滿意度調查中表現優異,有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因為新加坡濱海市區線啟用後,地鐵網絡變得四通八達,加上連通地鐵站的接駁巴士、更多有蓋走道等,都讓乘客更易搭到地鐵。
無論是可靠度、便利性或是舒適度,地鐵服務各方面的表現都取得進步,乘客對地鐵的滿意度創下五年新高。

公共運輸理事會公布2018年公交乘客滿意度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顯示,地鐵服務所獲的平均分數從前年的7.5分(滿分為10分)提高至去年的7.9分,是過去五年最高得分,而97.8%的滿意度也是五年來最高。
這項常年調查自2006年起展開,最新的調查去年10月進行,約5000名15歲以上的巴士和地鐵乘客參與。
調查要求乘客為巴士和地鐵的可靠度、等車時間、安全與保安和客戶服務等八個評分項目打分。
調查結果分為滿意度(%)和平均分數,前者計算的是給至少六分的乘客人數比率。


事故頻度改進2.8倍 地鐵八項目評分都進步
地鐵服務去年在八個評分項目的成績都比前年來得高,其中等候時間和可靠度進步最顯著,前者表現從前年的七分增加至去年的7.6分,後者則從前年的6.7分增至7.6分。
我國地鐵可靠度去年顯著提升,整體地鐵列車前年平均達到每行駛18萬1000公里就發生一起延誤超過五分鐘的事故,去年則達到平均每行駛69萬公里才發生一起事故,進步了2.8倍。
研究交通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紘博士認為,除了更加可靠,便利性也是讓乘客滿意的一大因素。

他指出,濱海市區線前年10月全面投入服務後,地鐵網絡變得四通八達,再加上有其他輔助設施,例如更容易搭巴士到地鐵站,政府也建更多有蓋走道,都讓乘客更容易搭到地鐵。
「所以說不僅是地鐵,整體公交系統變得便利,人們現在也逐漸將乘搭公交視為可以接受和認同的出行方式,意味著他們對公交更加滿意。」

公交整體滿意度7.9分也創五年新高
乘客對公交服務整體的滿意度,從前年的平均7.7分增加至去年的7.9分,同樣達到五年最高。
巴士方面的表現則保持平穩,去年達7.9分,與前年相同。
巴士滿意度的平均分數在2014年僅有七分,不過公交理事會指出,巴士近幾年的表現持續進步,可歸功於2016年啟用的發包經營模式。
其中,巴士的等候時間、乘車時間和可靠度都有進步,不過受訪者認為一些巴士站位置不太便利,這方面的滿意度去年下滑。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昨天在面簿發文說,本周較早公布的列車行駛數據以及昨天公布的調查結果都令人鼓舞,這表示過去三年的密集維修、加快資產更換,以及投入的新地鐵列車和巴士已開始見效,乘客也開始注意到改善。
他指出,地鐵服務在2017年大受打擊,當年的滿意度分數下滑,不過去年的滿意度分數卻回升,甚至與巴士的得分相同。
「這些成績對我們的交通業員工來說相當鼓舞人心,他們不分晝夜工作,想重獲公眾的信心。他們的努力有了結果,但也不會因此掉以輕心,而是會繼續努力。他們知道乘客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必須更努力、更機智地工作,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