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使居家辦公成新加坡人新常態
政府為避免2019冠狀病毒疾病進一步擴散,鼓勵國人儘量留在家中,減少社交接觸,並且這早已變成了一項強制性措施。

老闆們有的只能被迫放人。 可能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曾經羨慕過那些可以work from home的鄰居和朋友,甚至是同事。
不過,冠狀病毒卻讓這一切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工作狀態!

不久將宣布放寬工作場所的限制!
人力部長楊莉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在進入解封第三階段之後,將會宣布進一步放寬工作場所限制。
她進一步表示: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前些時候就開始探討工作場所的安排是不是能夠進一步放寬,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些宣布,大家還需耐心等待一會。
相關檢討工作包括了之後是否還應延續以居家辦公為默認的工作模式。另外還會考慮是否讓更高比率的員工到工作場所辦公。

僱主需配合推動靈活工作時間
如果之後宣布的結果是讓更多的員工回到工作場所辦公的話,僱主就需要進一步配合,來推動靈活工作時間的安排。
比如說:錯開上班時間,讓員工在非擁堵時段一起通勤。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早在10月初就曾呼籲過僱主們實行靈活工作安排,讓目前居家辦公的員工,早上先在家裡開始工作,過了擁堵的時段才出門搭車,這樣可以大約在早上10點以後才抵達辦公室。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9月23日召開記者會時就允許更多原本可在家辦公的員工從9月28日起回到工作場所上班,因為當時的本地社區病例已經是維持在了較低水平。

不過,僱主仍需保證這些員工有至少一半的時間在家辦公,並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超過一半的這類員工回來上班。
公司如果不需要員工返回工作場所,當局仍採取了相同原則,以居家辦公為默認的工作模式。

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黃循財部長,幾天前在回答第三階段居家辦公安排的提問時說,這一切將取決於「如何更好地評估疫苗對降低風險的有效程度」來決定。在調整這些安全管理措施前,必須做出全面的檢討。
凡事都有好壞
據報道,有90%的新加坡上班族都贊成居家辦公。理由應該不外乎這幾點:
省下了大量的通勤時間和費用以及早高峰或集中下班回家的壓力;
不用化妝不用打扮,上班前五分鐘從床上慢慢起來!電腦一打開,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時間非常自由,累了就休息、餓了就吃,不用擔心人多的環境別人怎麼注意你;
電腦一關,工作就結束了。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

不過,仍然有54%的新加坡上班族在接受訪問時,仍表示懷念在公司上班的日子!
最讓人懷念的是與同事之間的互動;
辦公室的專業工作環境能滿足他們的工作需要;
員工還得承擔額外電費及購買印表機等支出。
空間問題是不少員工都會遇上的問題,如家居過於狹小且與很多家人同住,則返回辦公室上班或許會更為理想。

在職父母在家工作,會因照顧孩子而影響效率或無法專心。
最後是面對面的工作,更有助於促進合作。
員工盼望靈活性的辦公模式
大多數受訪者不僅想念與同事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同時也喜歡居家辦公帶來的靈活度,所以兩者的合理結合是最好的辦公方式。

居家辦公可以讓員工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享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權,因此還是建議辦公室總部能與住家辦公並存,進一步組成真正靈活的辦公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