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環境整潔、優美,每條道路、街道都有密集的綠化帶。在垃圾處置方面,新加坡實行的是全量焚燒、灰渣填埋的方式。在焚化垃圾的過程中,90%被燒掉的垃圾轉換成了電力,剩下10%的固體垃圾需要填埋。那麼,占地面積與新加坡接近的江蘇崑山,為什麼園林廢棄物處置方式不學習新加坡模式呢?
01 相對於新加坡「全量焚燒、灰渣填埋」的垃圾處理方式,崑山園林廢棄物處置則借鑑了歐美模式,即把園林廢棄物堆肥回土或是粉碎覆蓋於裸露地表以完成園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一種是焚燒發電,一種是堆肥、覆蓋回土,兩者都是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那麼,崑山為什麼不選擇將園林廢棄物焚燒發電,而是將其循環利用呢?原因有三。
其一,是崑山政府領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刻領悟。2016年,崑山市園林綠化管理局提出五個科研課題,其中之一就是「園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基於推動和諧宜居城市建設的現實要求,崑山城管局環衛所不再接收園林廢棄物,並杜絕焚燒和填埋園林廢棄物。
其二,是行業協會發揮重要作用。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崑山市園林綠化協會作為社會組織參與問題的解決,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過國內外考察學習和大量資料查閱,最終提出了「協會搭台,會員入股,公司化運作」的構想。2017年6月,崑山合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在協會的倡議下成立。
其三,園林人的情懷和使命是鑄就合縱的力量源泉。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情懷,可追溯到古代。老子《道德經》闡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中感知到「自然而然」的理念。陸遊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縱然梅花片片凋落再低,粉身碎骨最終碾作塵泥,只留清芬在世。

園林廢棄物覆蓋回土
枯枝落葉、雜草殘花回歸土壤、循環往復,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萬千世界的自然規律便是如此。
園林廢棄物來源於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花草樹木汲取土壤中的養分得以茁壯成長。而我們腳下的土壤在工業化道路中變得千瘡百孔,土壤污染、養分缺失等土壤環境問題突出,改良土壤環境迫在眉睫。合縱的力量源泉,不僅源於園林人葉落歸根、循環往復的家國情懷,更是源於改良土壤、造福子孫後代的社會責任。
02 在崑山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三方力量的推動下,崑山在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開闢出一條「崑山合縱模式」,用產業鏈的形式實現了園林廢棄物處置的閉環。
「崑山合縱模式」會聚了國內外優秀成果,它切合行業難點,憑藉兩條自主研發生產線,實現了園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它不僅是崑山政府引導、協會參與、企業為主體的共建共享模式,也是崑山在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探索與研究的成果。
很顯然,「崑山合縱模式」的形成,是政府、協會、企業三方力量結合的成果。崑山合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始便堅持把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土壤改良修復作為發展方向,從綠色、循環、生態的發展理念出發,主張園林廢棄物處理應該主要通過粉碎堆肥回土、改良土壤。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全產業鏈在合縱公司不斷探索下逐步形成,從而成了「崑山合縱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崑山園林生態創新論壇
隨著一年一度崑山園林生態創新論壇的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人士會聚在崑山,交流探討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土壤改良修復的先進經驗,「崑山合縱模式」也在這國內園林人的盛會中分享至全國。
03 從資源化角度出發,無論是焚燒發電還是粉碎堆肥,都是資源化利用,都有其經濟效益。但是從循環利用的角度來看,焚燒發電並不能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粉碎堆肥卻可以。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崑山與新加坡擁有接近的土地面積,卻因不同的理念和環境條件,讓崑山在園林廢棄物處置上形成了與「新加坡模式」有所不同的「崑山合縱模式」。
作為「崑山合縱模式」中的企業力量,崑山合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創新思路。不僅自主研發了兩條園林廢棄物生產線,根據生產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研發出具有自己專利的生產設備(電動篩、高溫殺菌機、降溫除塵設備),還在原有的生產設備進行研發、提升,形成了特有的專利。同時,合縱公司還率先在全行業建立了產品標準體系,嚴格按照標準生產有機基質與有機覆蓋物。
合縱公司堅持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生態循環的原則,主張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回歸土壤、改良土壤。這不僅是園林人的情懷和使命使然,也是合縱公司走下去永久的方向。
編輯:李欣 設計:齊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