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產業,被稱為「廣州第一芯」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去年9月正式投產。
這是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晶圓生產線,也是知識城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的標誌性項目。項目產品可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慧、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晶片需求,實現量產之後,預計年產值達30億元,並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

2018年11月,廣州知識城正式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後,中新雙方一致表示,將積極拓展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保護、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升級等領域的合作。
而雙方牽手是否成功,取決於理念能否達成共識。
陳培進介紹,2013年7月,即項目建設的初期,廣州開發區管委會領導到新加坡考察時,其中一個考察點是緯壹科技城(one-north)。
這個兩平方公里的科技園,新加坡用了20多年時間來打造,其產業定位與規劃理念都十分明確:建立一個高端科技項目之前,必須把整體規劃和具體實施結合起來,密切配合發展方向,而在引進這些高端產業之前,首先必須建立吸引國際人才的條件。
另一方面,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產業也在不停變革中。
陳培進說,在緯壹科技城考察時,中方領導看到一塊空置土地,詢問準備開發什麼項目。彼時那塊地尚未有明確用途,因為按照科技園的規劃思路,並非每一塊現有土地都會立即開發,而要根據形勢變化,再決定引進什麼產業。

「這一次考察對他們有很大啟發性。回到廣州後,知識城一些原來已準備出讓的地塊又被收回,重新進行整體規劃與定位。」陳培進說。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次溝通中,雙方逐步取得理念的共識,共同推動項目的建設與發展。
廣州知識城也成為了中新深化合作重要平台。這一項目也推動著新粵聯繫更為緊密。
去年5月,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訪粵,在中共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陪同下,走訪中新廣州知識城參觀規劃展示廳、人才大廈和廣州知識城騰飛園等設施。
他當時為知識城寫下寄語:
「中新廣州知識城是一個前瞻性的項目,為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支持。它是加深中新合作的一個重要平台。」

如今,在美國和中國就多項議題旗鼓相對的時候,新加坡被視為中立國,與美國和中國同時維持良好關係。
而且新加坡也曾積極分享科技發展和治理經驗給中國,兩國之間科技合作歷史由來已久。

如今中國高興科技高速發展,也讓新加坡嘗到了發展的紅利。
中國科技巨頭以及起步公司進軍新加坡,有助於提升新加坡作為科技企業的樞紐地位。新加坡是一個金融中心,資本市場理應貼切反映科技企業在本地的發展。
而且新加坡在打造全球的科技生態系統時,主張兼容並蓄的原則。
新加坡可以發揮金融中心的優勢,推進科技企業的發展,並通過科技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壯大這裡的資本市場。
資料來源:
1. 新浪:軟體轉移到經驗共享 中國的三個「新加坡」
2. 新華網:「新加坡經驗」帶來發展的啟示
3. 人民網:「新加坡經驗」帶來發展的啟示
4. 觀察者:騰訊位元組阿里搶灘,新加坡成國內科技公司海外擴張首選
5. 環球網:新加坡可當中國科技企業橋頭堡
6. BBC:美中對峙下新加坡成為中國公司海外投資首選
7. 早報社論:新中強化科技合作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