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产业,被称为“广州第一芯”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去年9月正式投产。
这是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也是知识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产品可满足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需求,实现量产之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1000亿元产值。

2018年11月,广州知识城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后,中新双方一致表示,将积极拓展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升级等领域的合作。
而双方牵手是否成功,取决于理念能否达成共识。
陈培进介绍,2013年7月,即项目建设的初期,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到新加坡考察时,其中一个考察点是纬壹科技城(one-north)。
这个两平方公里的科技园,新加坡用了20多年时间来打造,其产业定位与规划理念都十分明确:建立一个高端科技项目之前,必须把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结合起来,密切配合发展方向,而在引进这些高端产业之前,首先必须建立吸引国际人才的条件。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也在不停变革中。
陈培进说,在纬壹科技城考察时,中方领导看到一块空置土地,询问准备开发什么项目。彼时那块地尚未有明确用途,因为按照科技园的规划思路,并非每一块现有土地都会立即开发,而要根据形势变化,再决定引进什么产业。

“这一次考察对他们有很大启发性。回到广州后,知识城一些原来已准备出让的地块又被收回,重新进行整体规划与定位。”陈培进说。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沟通中,双方逐步取得理念的共识,共同推动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广州知识城也成为了中新深化合作重要平台。这一项目也推动着新粤联系更为紧密。
去年5月,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访粤,在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陪同下,走访中新广州知识城参观规划展示厅、人才大厦和广州知识城腾飞园等设施。
他当时为知识城写下寄语: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一个前瞻性的项目,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支持。它是加深中新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今,在美国和中国就多项议题旗鼓相对的时候,新加坡被视为中立国,与美国和中国同时维持良好关系。
而且新加坡也曾积极分享科技发展和治理经验给中国,两国之间科技合作历史由来已久。

如今中国高兴科技高速发展,也让新加坡尝到了发展的红利。
中国科技巨头以及起步公司进军新加坡,有助于提升新加坡作为科技企业的枢纽地位。新加坡是一个金融中心,资本市场理应贴切反映科技企业在本地的发展。
而且新加坡在打造全球的科技生态系统时,主张兼容并蓄的原则。
新加坡可以发挥金融中心的优势,推进科技企业的发展,并通过科技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这里的资本市场。
资料来源:
1. 新浪:软件转移到经验共享 中国的三个“新加坡”
2. 新华网:“新加坡经验”带来发展的启示
3. 人民网:“新加坡经验”带来发展的启示
4. 观察者:腾讯字节阿里抢滩,新加坡成国内科技公司海外扩张首选
5. 环球网:新加坡可当中国科技企业桥头堡
6. BBC:美中对峙下新加坡成为中国公司海外投资首选
7. 早报社论:新中强化科技合作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