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卡脖子”的困境,刚刚结束的中共五中全会在会议公报上强调,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持。
不过,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五中全会的发布会上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中国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
他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而如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中国科技企业出海首选。
新加坡自身当然有诸多优势,也是因为新中深厚的科技合作背景,已经以及新加坡所处的中立立场。这些都是新中深化科技合作的契机。
曾经的新加坡利用先进经验帮助过中国,如今中国科技行业高速发展,也将红利反哺给了新加坡。

01. 腾讯阿里字节抢滩登陆
9月15日,腾讯已将新加坡选为亚洲中心,正计划将包括国际游戏发行在内的业务转出中国。
字节跳动也计划未来三年在新加坡投资数十亿美元,并招聘数百名员工。
除此之外,英国《金融时报》也报道称,最近几个月,蚂蚁集团、海通证券、华为云业务以及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等公司都在接洽新加坡的行业集团,希望成为其会员或合作伙伴。

可以看到,在中美、中印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新加坡正在成为中国科技和金融公司出海热门首选。
作为中国最大社交平台和游戏公司,腾讯今年的海外业务拓展并不顺利。今年7月及9月初,WeChat(微信海外版)和《绝地求生》、《传说对决》海外版在印度先后遭封禁。
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宣称在45天后(即9月20日)禁止腾讯与受美国司法管辖的任何个人和实体之间,进行与微信有关的任何交易。

今年二季度财报发布时,腾讯高管曾表示来自美国的游戏和广告收入占整体比均不足1%,禁用微信影响不大。
但在吸金利器游戏业务上,腾讯有超过2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考虑到美国、澳洲及印度等市场的敌意,以及国内游戏增长逐渐达到饱和状态,东南亚已是腾讯为数不多的可开拓海外市场。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腾讯高层一直视新加坡为潜在亚洲中心。而由于最近地缘政治风险和去全球化趋势加剧,腾讯正加速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步伐。
腾讯在新加坡的一份招聘公告显示,该公司准备在新加坡设立新的办公室,“以支持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不断发展的业务”,这也是腾讯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之外,在东南亚最新开设的第四个办公地。
目前,腾讯已在新加坡开出数十个职位空缺,新招聘员工将负责跨境电商、云计算和电竞等业务。

新加坡政府和业界也很快捕捉了这一趋势。新加坡投资管理协会(IMAS)表示,看到中国公司的兴趣如此高涨,该协会正在设立中国分会,以便更好地支持和吸引内地公司。
IMAS协会负责人卡门·维表示,新加坡有能力帮助企业接触到东南亚超6.5亿人口的市场。“新加坡正在受益于地缘政治紧张关系。”

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SFA)会长谢福来表示,中国公司会出于各种原因而希望加入SFA,如海通证券打算确定潜在的收购目标,经营新加坡近20年的华为一直致力于扩展其云端计算部门,以为各公司提供人工智能和云端服务。
根据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的数据,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中国科技企业数量最多的地方除了硅谷,就是新加坡。
仲量联行亚太区资本市场研究主管林若君表示,自中国科技企业约5年前开始进驻新加坡以来,它们就一直在稳步扩大存在。
他说,中国科技企业觉得这里就像15年前的中国,如果它们能随着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提升以及电商业务增长赚到这么多钱,那么在印尼和泰国等地它们也能赚到这么多钱。

新加坡能够吸引中国企业,本身有哪些优势?
首先新加坡作为区域枢纽,拥有科技人才,又能为科技初创企业开拓合作机遇,这让它具备优势,吸引企业到本地发展。
长期以来,这个城市国家一直视自己为亚洲科技中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新加坡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八位,亚洲第一名。

总部在荷兰的管理咨询公司达盟集团称,为了鼓励新兴科技蓬勃发展,新加坡政府不仅为科技研发企业提供高达150%的税收抵扣优惠政策。
对于从事强竞争力及战略科技研究的企业,还提供高达每年1000万新元(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补助金。
针对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数字科技行业,新加坡政府在2019年3月做出5亿新元的投资承诺,大力发展包含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和机器人在内的数码科技。新加坡如此大手笔地对新兴科技持续投入,无疑对中国企业有十足的吸引力。
除了资金支持,新加坡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官网称,该国网速延迟世界最低,仅为30.7毫秒;拥有顶级海底电缆枢纽,与23条主动式海底电缆相连;超过50%的东南亚数据中心位于该国。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到新加坡开立运营,前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曾公开表示,中国很多人工智能研发企业成立只有三四年的时间,却拥有很多可以应用在安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新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他称,中国的创新能力很强,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将先进科技带到新加坡,帮助新加坡打造“智慧国”。
面对中美关系恶化的逆风,中国科技企业转向东南亚市场。但由于东南亚11个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以及语言,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中国科技企业有必要在东南亚寻找一个据点,既靠近市场,又有便利的通商环境以及汇集顾客、供应商及合作伙伴为一体的生态系统。
这是新加坡所能提供给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

02.中国的三个“新加坡”
新加坡和中国的科技合作渊源已久。
曾经的中国,学习的是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新加坡也帮助中国建立了四个重要的科技园区,从最初的软件转移一直到后来的经验共享。
今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建设10周年暨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启用仪式。
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陈培进指出,经过首期10年建设,知识城已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高地和宜居宜业生态新城,实现了“从零到一”。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之后,中国与新加坡政府间的第四个合作项目。

回想知识城兴建初期的情景,凯德集团(中国)地产与城镇开发首席执行官、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陈培进感叹:
“10年前,一听说这里还是待建的荒地,不少企业和投资者都纷纷打道回府。”
2013年初,陈培进到广州知识城就职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此前工业园的产业招商以制造业为主,只要有基础建设,有土地供企业兴建工厂和员工宿舍,便可开启引资投产。
但定位“知识经济”的广州知识城须走的道路与过去的招商模式完全不同,要引进高端企业,首先需要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配套的生活、居住与工作环境支撑。
陈培进忆述,他当时带了一些国际企业、包括世界五百强前去考察,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很难,“连入驻的可能性都没有”。

2013年,广州知识城腾飞科技园开始兴建。
这是知识城中新合作的标杆产业园,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设计理念,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综合性高科技园区,“当时就希望尽快把产业园建起来,企业有地方工作、生活。”陈培进说。
在知识城的发展历程中,广州腾飞园扮演重要角色,项目一期在2016年投入运营,企业陆续进驻。
到今天,这里共有100多家企业入驻,就业人数达3000人。

经过10年的发展积累,如今的知识城已崛起为一座新城。
陈培进指出,在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下,中新广州知识城从宏伟的蓝图,一步步成长为科技创新高地和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在产业、人才、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广州开发区近年相继给予政策扶持,以加快区域发展,这些利好政策助力高端创新产业进驻知识城,产业集群逐渐成型。
截至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逾1800家,注册资本达1508亿(人民币,下同,约299亿新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5亿元。
引进了百济神州、创维、诺诚健华等重大项目165个,在建企业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过30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城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目前,知识城的百济神州等生物医药项目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诺诚健华、绿叶、恒瑞、龙沙等30多个生物医药枢纽型项目落户,总投资逾200亿元,预计总营收近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