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香港(八)

2019年11月29日   •   4959次閱讀

22

股市指數

在二戰之後的復原期,亞洲只有一個經濟強國,就是日本。由於列強限制她不能發展軍備,於是就全力發展經濟,很快就成為世界之經濟強國,日本產品遍布世界各國及各家庭。

在1950年代各國仍是在復原期,人民普遍生活十分艱苦。1960年代開始人民生活進入溫飽時期,在此之前,投資市場只有一種投資模式,就是黃金。因為二戰時證明了黃金價值永恆,是保值最佳工具,也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通行,更可抵禦惡性通脹。但社會逐進步及均富,初期只有達官貴人才可以作股票投資,不久就逐步傳至一般階層人士。在亞洲股票市場當中,香港和新加坡又來一次叮噹馬頭,各自創了新紀錄。亞洲的大國去了哪裡?!?!?!

香港是亞洲各國的市場當中,最先制定股市指數的。當時香港的股票市場也是亞洲最暢旺的,共有4間交易所,分別是香港會、遠東會、金銀會及九龍會。香港會是以外資為主,遠東會則是炒家為主,金銀會是一般大眾,而九龍會則是最小的,位置在中環而不在九龍。1964年由恒生銀行制定恒生指數,股市指數和他們有何關係?當年的銀行都是以英資為主,華資很難生存,於是他們就以各種方式提供更佳服務。包括首先在大堂設置公關經理,也免費提供飲用蒸溜水給顧客,也增設留學服務部,免費提供留學資訊;製作股市指數也視作為公共股務之一。由於美國道指有30隻成份股,他們就以香港會的30股分來制定指數。可惜恒生指數初期只作內部參考,直至1969年才在媒體公布。當年每天只公布3次指數,是上午11時,12:30上午收市和3:30的全日收市。

新加坡股市指數是1966年製作,但卻搶閘即時向外公布,成為亞洲第一隻在媒體公布的指數。總之又是這兩個小島領先各大國。指數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創製,由海峽時報指數跟隨這方程式計算並在報張上刊登,故名海峽時報指數。台灣在同年也推出了加權指數,是交易所自行製作的,但採用標準普爾的加權模式,所以加權不是銀行或報館的名字,是一條方程式的名字。日本就太遲了,到1971年才製作指數,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製作,故名日經指數。當時日本有兩個股票市場,分別是東京和大阪。日經指數隻計算東京市場的成份股,及後兩所合而為一。韓國就認真墮後,1980年才由交易所製作綜合指數;上海則是遲至1991年才有上證指數。

長洲捕漁灣

23

戰地記者

這兩個小島出產的戰地記者不算多,在抗美援朝時代星洲已有,但香港則遲到90年代才有。但論數量香港則較多,與星洲相比是10比1。而且香港多出戰地玫瑰,即戰地女記者。諸君可知?美帝的戰地記者,有不少曾派來香港受訓。受訓場地就是著名的長洲張保仔洞、五行石、捕漁灣及白鰽灣一帶。

美國紐約州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不算太出名,也比不上傳統的長春藤大學。但他卻豎立了自己的風格,不靠排名就可以突圍而出,他是以出產戰地記者著名的。除了民間外,美國軍方的戰地記者Combat Camera,也是他們訓練出來的。即是在常規部隊當中挑選攝影發燒友出來,一面作戰一面做記者,因為目前信息發達及競爭激烈,軍方在戰場上以士兵的第一身角度去拍攝,在前線的最前線,肯定優於民間戰地記者,可保留最真的一面作檔案儲存。他們的訓練場地遍布國內及世界各地,長洲張保仔洞就是其中的一個場地。如今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合作是家常便飯,這課程是傳理學系之一部份,是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的多個項目的其中之一。

戰地記者要先學保護自己,除了要避開炮火外,更要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求生存。為何要選長洲?因為張保仔洞最窄之處肥人是過不去的,外國人身形健碩,要過這一關真的有難度,這就是一個實地應變之考驗。在五行石爬行,就像在戰火中要低頭縮身爬過,更要在亂石堆中保護心肝寶貝相機及自己。鯆漁灣涉水及衝浪而過更是刺激,也是戰場上的要過的難關,因此實用價值甚高。地形變化多端,最重要是危險度底,不像攀珠穆朗瑪峰那麼艱辛,也無需像鐵達尼那樣與大海的死神博斗,但卻可有攀岩及衝浪之初步體驗。每逢美國學生來本集團受訓時,筆者都選一個無月色的晚上帶他們夜探戰地記者訓練場,在月黑峰高的晚上,體會這東方之珠的另一獨特面。除了燦爛的燈色及煙花外,尚有這刺激無比之地。在外國如果要找這樣的地方,可能要化數天時間搭車搭船及遠足才可到。那裡有冷氣渡輪、豪華位、海鮮餐那麼寫意?要取代香港,就要先叫上帝再打造另一個地球出來方可。

若論成就,星洲就較顯注,2006年台灣陳水扁參加哥斯達尼加總統就職禮,是星洲戰地記者安排他的專機途經利比亞加油而會見中東狂人卡達菲,據說這會面就是導致2011年卡達菲被北空軍追殺身亡的遠因。

烏節路萬豪酒店

24

烏節路/皇后大道中

羅大佑的名曲《皇后大道東》歌詞中曾問過,香港的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但星洲的烏節路就有3座皇宮之多。新加坡總府座落於烏節路,馬來語叫Istana,就是宮殿的意思。總統與總理之辦公室都位這裡。早在他們立國之前已有這宮殿,也是領導人辦公地點,現己列為一級歷史保護文物。立國後更成為正式成為宮殿。星洲的總統只是象徵意義或橡皮圖章,實權掌握在總理手上。

烏節路上還有一間著名的香格里拉酒店,自成一區域因而旺中帶靜。2015年11月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此進行破冰之旅;這酒店又名香宮。2018年6月特朗普與金正恩的破冰之旅地點雖然在聖陶沙嘉佩樂酒店,但特朗普之行宮就在這香格里拉酒店,即香宮。而在大型購物商場旁的萬豪酒店,歷史最悠久,於70年代落成,是當時唯一擁有旋轉餐廳的酒店。它的外型類似台北圓山酒店用中國宮殿式設計做屋頂,也被人稱為新加坡之圓山。實際上兩者無關係,只因當時圓山被選為世界十大酒店,因名氣較響而被旅遊人士借用;這又多了一個宮殿在烏節路。

新加坡又被譽為花園城市,因為綠化做得甚佳,包括郊區及而市中心的烏節路也綠化得像花園。更有足夠空間給音樂人及藝人表演,也有瑜珈及其他藝文表演。相對地皇后大道中就地方淺窄,直至近期才有菲借歌手OliverMa於晚上賣唱,由於他粉絲太多,連12個警察到場也不敢趕他走;其他歌手只可在尖沙咀及中環碼頭賣唱。

香港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實乃錯誤譯名。此大道乃紀念維多利亞女皇,他不是皇后而是女皇,因他的丈夫是皇夫,她是百份百的女皇,如果她的丈夫是國王她才是皇后。英國一直沿用TheQueen作女君主名銜。因為她的功能是公關經理,所以要用比較溫馴的名銜,而不可用太霸道的Empress。反而中國老佛爺,名義上是太后,英國人卻為按她的功能稱她為女皇帝Empress Dowager,與武則天看齊。但港府為了避免擾民,不願更改名稱,否則很多文件都要重新製作。但星洲在汰舊換新方面較有魄力;以前他們的樓層也有英式及美式,某些大廈地面一上去叫1樓某些叫2樓。1981就全部統一用美式,並每戶列出表格對照新舊樓層的名稱,電梯按鈕也要更改。原則上,他們的英式樓層計算法如今已全部刪除,統一用美製。其實英式或美式都不是問題,最重要是要統一,免生不便。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右為滙豐銀行總行)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669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