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新加坡企業僱主因疫情衝擊蒙受虧損,為節省開支採取裁員策略,令馬勞首當其衝。
報導:吳燕萍
(新山7日訊)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馬勞此時若失業回國,本地僱主恐也無法收留!
新加坡馬來亞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蔡學斌和李巨燁早前預測,新加坡今年恐迎失業潮,會有15萬至20萬人丟失飯碗,而新加坡人力部數據也顯示,3月30日前,企業提交強制性裁員通知比1月還多。
新加坡政府為防疫啟動斷路器後,不少以馬勞為主的服務性質行業運作停頓,不少馬勞為此停工沒收入,也有一些馬勞在社交媒體上透露,遭僱主裁員,將回國覓職。
面對獅城商界縮減人力,馬勞首當其衝恐失業一事,原本在疫情前,馬勞回流對本地僱主將是喜訊,尤其對長期處於人力不足的廚業、建築業領域等。
廠家節省開支
不過,如今疫情令本地各行業也受到重創,本地僱主也在努力縮減開銷,甚至實施裁員策略,馬勞回流對僱主而言,已再非喜訊。
柔南中小企業公會顧問鄭己勝接受《中國報》訪問時不諱言,馬勞回流的確可能面對覓職困境,畢竟本地一些行業也正受經濟重創。

鄭己勝:回流馬勞需調整思維。
據他了解,目前一些工廠只是在清銷年初獲得的訂單,接下來7月至9月是否還有訂單,有待觀察各地針對疫情做出的市場開放程度,如果上述幾個月沒訂單,註定年終也會屬於訂單下滑季節。
「一些工廠能否撐過今年仍是未知數,一些廠家都竭盡所能節省開支,對於增聘人手恐怕當前也無必要。」
不過,他指出,可能還是有些公司要聘請人力,但這類職缺恐怕太多。
他認為,馬勞若真被獅城僱主裁員,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動用早前存下積蓄,苦挨一陣子,或許明年3月後,市場才能看見起色。
怕被當為浮板做不久

近期不少在新加坡工作的國人,因鄰國無法開工,而陸續回國。
擔心馬勞回流待不久,成本地僱主聘請回流馬勞的隱憂。
鄭己勝指出,本地許多公司在聘請回流馬勞前,其實都會擔心馬勞會否做久,畢竟他們已習慣新元兌換令吉後的高薪,恐他們到本地公司上班,只是當本地公司為救命浮板,鄰國經濟好轉後又回去工作。
他不否認,馬勞若能回流,本地僱主多數都歡迎,但他們必須認命,新加坡已不需要他們,專心回國發展。
他認為,馬勞回流後也須改變思維,如今獅城已沒有馬勞容身之處,在本地工作薪水肯定沒有從前多,消費模式必須更改,同時,獅城科技發展肯定比較快,所以回到大馬工作工廠機械運作會不如獅城。
「同時,他們也要調節生活步伐,在大馬的生活步驟沒有獅城那麼緊湊。」

本地不少中小企業工廠都未接到新訂單,暫時也無增聘人力出貨的必要。
與其坐以待斃何不創業
所謂「坐吃山空」,馬勞與其坐以待斃,或許也能將危機變成轉機,嘗試創業當小老闆。
鄭己勝認為,馬勞過去應該有一些繼續,若身上有3萬至5萬令吉存款者,或許可嘗試在我國創業。
「透過此次疫情,大家可發現重要服務領域並未受到疫情影響,所以要創業可朝此類領域前進。」
他說,衛生、保健、電子科技等領域,都是不錯的發展方向。
他指出,政府對於創業的國人,也會提供一些援助,所以馬勞回流可嘗試創業。
酒樓餐館目前人手過剩

酒樓餐館不得擺宴席,廚房工作現階段已不需大量人手。
廚業領域過去常年面對人手不足,但今次受疫情影響,酒樓餐館不得擺設宴席,令廚房人手突然倍增,現階段已不需再增聘人手。
柔佛廚業聯誼會會長洪瑞強指出,因酒樓餐館無法辦宴席,過去處於籌備宴席的廚師們,如今頓時無用武之地,甚至一些餐館頭手為保工作,也屈就減薪和做起二三線的廚房工作。

洪瑞強:廚業目前也處於需削減人力的情況。
他透露,一些餐館為節省開銷,也裁退外勞,儘量保住本地工人的飯碗。
他坦言,馬勞廚師此刻回流,恐怕也難以找到本地廚房工。
他指出,為保住生意,不少餐館酒樓開啟外送服務,希望外送服務可以幫補餐館酒樓基本開銷。
洪瑞強希望疫情好轉,政府能允許酒樓設宴等,那餐館酒樓還能期待年尾收工宴挽救頹勢。
建築業優先保住舊員工
建築業因疫情也處於發展放緩階段,所需人力也減少。
柔佛華人建築商公會會長鄭詩錦指出,由於產業買氣放緩,人民消費能力也衰退,所以一些工程,發展商們也不希望此時開售,間接也不會催促工程儘快完工,建築所需人力也不會如從前那麼多。

鄭詩錦:無法提供回流馬勞高薪。
對於馬勞回流,他認為,僱主在聘請回流馬勞時,可能會擔心馬勞做不長久及無法開出高薪等問題。
「由於目前工作量減少,我們都會優先保住長久以來跟我們打拚雇員的工作,相信多數建築商都不會大肆增聘人手。」
他不否認,馬勞確實有不少人才存在,但要聘請有才華的馬勞,先決條件就是建築商或許接到很多新工作,那才有可能願意花錢聘僱人才。
畢業生覓職須放低身段
疫情可能導致今年的大學畢業生,面對畢業即失業的窘境。
鄭己勝和鄭詩錦都呼籲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必須放低身段,除了對薪金不得太高要求,同時,也要做好心理準備,自己找到的工作,可能與所學所讀不同。
鄭己勝不排除,一些大學生可能會面對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為了三餐,或許該嘗試不同領域的工作,例如先當銷售員等,待行情好些,再慢慢尋覓理想工作。
他叮囑接下來數十萬的大學畢業生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委屈,畢竟每個行業都會學到東西,從中讓自己成長,為更好的將來做準備。

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因疫情衝擊經濟,可能畢業後就會面對失業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