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鵝:客路豬寮外行舟綠水前

2020年09月17日   •   1萬次閱讀

榜鵝地形圖:榜鵝地形圖(根據1984年街道圖製作)

榜鵝(Punggol)這個沿海市鎮位於新加坡東北部,和西邊的實里達及東邊的巴西立分別有一河之隔。榜鵝是發展中的新鎮,目前有約5萬個組屋單位和19萬組屋居民。昔日荒蕪的農場正被清除,相信三幾年後又是個「面目全非」的地方。

十多年前宣布的「優質榜鵝21」計劃,以「綠水藍天」為賣點,吸引年輕家庭與喜歡生態環境的居民到這裡生活。榜鵝水道兩頭連接榜鵝和實龍崗蓄水池,打造另一個瀕水休閒景區。這條人工水道發揮榜鵝的地理特性,結合水和綠的魅力營造昔日的鄉村韻味。為了給榜鵝水道增添綠色生命與生物的多元性,建屋局在這裡製造浮動濕地與淡水紅樹林,如同天然凈水劑般吸收水中多餘養分與污染物。

「從天而降」的村莊

19世紀的榜鵝碼頭一帶出現馬來鄉村,下南洋的年代,以中國潮汕地區為主的移民陸續到榜鵝跟馬來人共處。19世紀末,天主教傳教士來到後港與榜鵝,因此後港與榜鵝的原居民多數是天主教徒,同時奉行華人節日禮俗,形成該區古老的特色。大清早天色還未亮,漁船停泊在潮州人稱為「港腳」(Kangkar)的實龍崗路七條石(七英里);魚市場如同白晝,批發商跟漁民用他們才明白的行語談好價錢,將鮮魚轉售給巴剎小販,繼而「游」入百姓家。

榜鵝的馬來文原意為向果樹投擲樹枝,讓果子掉落地面;第二個解釋是水果與林產品的批發地,意味著早期的榜鵝可能是水果園林;第三個說法則跟榜鵝村的創建人Wak Sumang有關。他的曾孫 Awang bin Osman在口述歷史中闡述,曾祖父獲得殖民地政府同意後開闢村莊,樹叉(punggur)剛好掉在棚屋上,於是決定以榜鵝為村莊命名。雖然榜鵝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出處都跟「從天而降」有關。

十多年前宣布「優質榜鵝21」計劃,以「綠」「水」的生態環境為賣點,吸引年輕家庭與喜歡綠水藍天的居民到這裡生活

榜鵝海邊曾經有座動物園

約半個世紀前落成的萬里動物園給予國人許多溫馨的回憶。多年來精心打造的動物園藉助蓄水池的湖光美色,除了讓遊人跟可愛的小動物與猛獸面對面,也可與大自然零距離。

二戰前,榜鵝尾海邊有座私人創辦的「新加坡動物園」,就像現在的萬里動物園一樣,以自然景觀為輔,成為本地與外來遊客的熱門觀光點。

新加坡動物園,創辦人巴薩帕與他的寵物虎合影(圖片來源:www.singaporebasapa.com)

話說一個世紀前,被形容為「動物之友」的巴薩帕(William Lawrence Soma Basapa)在實龍崗路上段的住家內收集飛禽走獸。1928年,他將住家的動物園搬遷到榜鵝尾這個占地6個足球場的園地,飼養兩百隻動物和兩千隻飛鳥。

巴薩帕雄心勃勃地經營動物園,除了從柏斯帶入單峰駝、黑天鵝和小馬,還從雪梨引進令人大開眼界的海豹。隨後他又跟荷蘭動物園達成協議,運來四頭獅子,其中一頭母獅生下三頭小獅子,報章形容為「濟濟一堂,信可樂也。」

二戰快蔓延到新加坡時,殖民地政府強制動物園於24小時內撤出榜鵝。巴薩帕無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只好讓政府把鳥兒和其它溫順的動物放走,具有威脅性的野獸則被槍殺。迅雷不及耳目間,動物園淪為日軍的俱樂部,巴薩帕眼見心血付諸一旦,傷心過度而逝世。

距離榜鵝動物園不遠的沙灘,就是日戰的屠殺現場了,超過300名華裔平民在此處被集體槍殺。現在沙灘有人戲耍,碼頭有人垂釣,潮起潮落間,動物園遺蹟蕩然無存,日戰記憶也日益模糊了。

科尼島 虎豹島

榜鵝尾碼頭是個遊人垂釣的地點,沙灘的另一頭為日戰屠殺現場

位於榜鵝尾與羅弄哈魯士之間的科尼島(Coney Island)原名實龍崗島,填土後的小島「長大」了,從原來的13公頃擴大至100公頃,可容納大約50個足球場。跟本島連接起來後,科尼島變成新加坡的一部分,「島」已經名存實亡。如今大家可以徒步走在從前的海面上,不必乘船過島了。

老華人稱科尼島為虎豹島,原來上世紀30年代,以萬金油起家的胡文虎買下實龍崗島當島主,並在島上建造「虎豹沙灘別墅」。

科尼島上的前虎豹沙灘別墅,還可看到屋外的水井

二戰結束數年後,印度商人朱蘭瑪莫(Ghulam Mahmood)買下小島,設立舞廳、餐館、酒廊與海邊度假屋,長遠計劃是發展成類似紐約科尼島那樣的休閒娛樂天堂。天堂美夢並不長久,三年後就關門大吉了,科尼島的名稱則得以保存。

虎豹沙灘別墅被高聳的鐵欄杆圍起來,年久失修下顯得滿目瘡痍。牆壁上寫著當年社陣的標語,顯然上世紀60至70年代,科尼島曾經是一些支持左翼的團體過島露營的場所。

70年前到科尼島旅行可是大費周章的,那個年代旅行拍照消費不菲,男女老幼都穿著漂亮時髦的洋裝,包下羅厘到實龍崗河口,再轉搭渡輪過島。所謂渡輪其實是開棚的摩托舯舡,雖然科尼島離本島不遠,還是需時45分鐘,但覺短短的距離長長的路。

1951年,本地遊客在實龍崗河口搭渡至虎豹島(圖片來源:郭義珠)

集體活動中心

科尼島的部分地區正在轉型為新加坡外展訓練中心,預料2021年竣工時,可以分散烏敏島外展訓練中心的人流。30年前我還是個年輕人,跟同事在榜鵝尾乘小舟到烏敏島,一起接受五天的外展訓練。對於我們這些必須回營受訓的戰備軍人來說,集訓算是小兒科,但對於沒有接觸過野外生活的女同事,日以繼夜地度過重重難關,依然充滿挑戰。

對於當下的學生來說,或許外展訓練最大的挑戰是必須度過沒有手機、iPad的日子,嘗試新的冒險遊戲如攀岩、皮划艇和越過障礙物,學會管理集體關係,建立互信等。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人民協會已經在榜鵝、白沙、三巴旺和聖約翰島設置可容納百多人的假日營,為年輕人提供參與集體活動的空間。我的學生時代每年總有一兩回在這些假日營度過。巴士在榜鵝路上經過養豬場,抵達榜鵝尾的榜鵝假日營。假日營原址為現在的外展訓練中心接待處,附近就是消失的Wak Sumang甘榜了。集體生活紀律化,聽到雄壯充滿節奏感的《運動員進行曲》就自動列隊做早操了。幾天下來,營火會、土風舞、即興編劇表演、關心社會的學習研討接踵而來。最後一夜的文娛晚會結束後,夥伴們犧牲睡眠,圍在一塊兒談天交心。

榜鵝尾假日營:年輕人隨著《運動員進行曲》做早操,原址為現在的新加坡外展訓練中心接待處

從昇菘超市回顧榜鵝的養豬業

昇菘、職總和牛奶國際(巨人和冷藏公司)並列為本地三大超市,昇菘是唯一由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白手起家的企業。

林兄弟(林福榮、林福星和林佑龍)於1985年創業前,幫忙打理父親建在榜鵝的養豬場,俗稱「十九支骨」的種豬就是父親白手起家的寶貝。十九支骨這類豬種重約400公斤,體型超大,一般農場飼養的生豬長到百來公斤便送入屠宰場了。

昇菘集團林兄弟們的外甥坐在他們家族第一輛新車上拍照,背景為父親的養豬場(圖片來源:昇菘集團董事經理林佑龍提供)

林兄弟創業前一年,農場的生豬供應過剩,只好另謀出路,到宏茂橋三道第122座組屋底層的實惠超市開檔售賣冷凍豬肉。眼看政府正在逐步淘汰本地的養豬業,為了日後的生計,三兄弟接手這家周轉不靈的超市,分別負責賣豬肉、水果和鮮魚。小小的組屋店面成為豬農邁向超市王國的啟航點。

說到林氏兄弟養豬和賣豬肉起家,二戰後政府在支持農業發展方面確實是落足馬力的。1957年的亞洲流感(H2N2)席捲全球,超過一百萬人喪命,新加坡也有將近700人死於流感,殖民地政府還為家禽注射防疫針呢! 獨立後新加坡得到聯合國對家禽養殖業現代化所提供的援助,原產局在三巴旺設立農業學校,為農民子弟開辦免學費免膳宿的提升課程,將實用科技帶入農場。

由於家禽農場嚴重污染水源,1974年底,政府宣布在榜鵝9條石至10條石撥出養豬的地段,將散布全國各地的上萬個養豬場遷徙至榜鵝。全盛時期,本地農場每年提供超過100萬頭生豬,3,200萬隻雞和5億個雞蛋,應付內需綽綽有餘。

十年後,政府認為養豬業消耗太多珍貴的土地與潔凈水,不符合經濟效益,決定進口生豬與冷凍豬肉。隨著農業政策改弦易轍,1989年底,榜鵝最後的豬農告別農場,新加坡的養豬業走入歷史。

本島最後的鄉村:甘榜羅弄萬國

甘榜羅弄萬國一隅:新落成的萬國組屋包圍著隱藏在河畔樹叢中的本島最後的甘榜

沿河來到榜鵝河上游,新落成的萬國組屋包圍著隱藏在河畔樹叢中的甘榜羅弄萬國(Kampong Lorong Buangkok),那是新加坡本島最後的甘榜。

1956年興建的甘榜羅弄萬國屬於「新」甘榜,從剛開始的五六戶家庭發展到全盛時期的40多戶人家,如今剩約一半。甘榜生活最叫人念念不忘的是自發的人情味,村裡供回教徒使用的禱告禮堂,也是由各族村民出錢出力興建的。年輕人成家後搬到組屋居住,只留下對黃土地不棄不離的老人家。他們認為甘榜生活的素質遠優於組屋,寬廣的空間和濃濃的甘榜情懷是無法取代的。

為了重新感覺昔日鄉村的氣息,曾經跟徒步達人郭永發的「尋幽探秘逍遙遊」大隊來到這裡,也跟新加坡華樂團的郭勇德相約,天色未亮的時候走進最後的甘榜。踏在接地氣的泥沙小路上,熟悉的鳥語蛙鳴與狗吠聲呼喚起舊時光。

過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多數為甘榜農村覆蓋著,大刀闊斧的建設聲中,失去很多舊時的韻味。宜居城市的布局有人歡喜有人煩憂。對從前的榜鵝居民來說,「古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何其遙遠,因為這裡已經沒有了他們的童年。

(作者為英國皇家造船師學會會士、自由文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Awang bin Osman, interview by Oral History Centre,National Ar- chives Singapore,Accession No:000319,1984.

[2]「COMMERCIAL PIG FARMING IN PUNGGOL IS ANNOUNCED」,HISTORY SG An online resource guide, http://eresources.nlb.gov.sg/history/events/96eeeaf9-474d-4ade-bc97-8750c845a8b9,accessed 12 April 2020.

[3]Francis Chan,「From pig farmer to supermarket chain owner」,The Straits Times, 10 June 2009.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