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指數評估全球逾130個經濟體,以創新投入(InnovationInput)和創新產出(Innovation Output)作為衡量指標。創新投入細分五大經濟要素,即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和商業成熟度,創新產出則分為知識與技術產出和創意產出。
報告指出,新加坡在創新投入方面名列世界前茅,尤其制度最為卓越,不過創新產出則稍微遜色,全球排名第15。
說起來,新加坡政府在扶持企業創新這塊是真的沒少投入。
最新消息,2020年8月1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局長Ravi Menon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每周特別在線節目中宣布,新加坡將推出「金融科技領域與創新計劃 2.0」( Financial Sector Technology andInnovation Scheme,簡稱FSTI 2.0),在未來三年預計投資2.5億新元推動金融產業創新發展。
FSTI 2.0資金來自金融領域發展基金(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Fund),具體包括以下幾項措施:
首先,加強對早期技術試驗的支持。
將「概念驗證」(PoC)津貼上限提高一倍,從20萬新元增加到40萬新元,並將項目資金支持比例從50%提升到70%。
引入基於績效的分層資金支持機制,以代替現有的固定資金支持比例,幫助表現優秀的PoC項目獲得更多資金扶持。
每個申請人的資金支持比例和上限將根據評估小組票數決定。

其次,加強金融業人工智慧技術應用。
將「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ArtificialIntelligence and Data Analytics ,簡稱AIDA)津貼的上限從100萬新元提高到150萬新元,為金融機構實施突破性的創新型AI解決方案提供更大的動力。
此外,MAS將推出一條新的AIDA-Lite賽道,提供AIDA賽道的一半資金。藉助AIDA-Lite,金融機構將能夠獲得資金支持,以採用行之有效的AI解決方案來增強其運營能力。

最後,還要為新加坡金融科技產業建立更強大的人才通道。
聯合為新加坡現有創新實驗室提供資金,鼓勵現有實驗室擴大規模並為新加坡繼續培養金融科技人才。
此外,金融機構級項目(FinancialInstitution-Level Projects)、全行業項目(Industry-WideProjects)和AIDA Tracks下的所有新項目現在都有資格獲得與能力轉移相關的培訓費用資金支持。此類培訓費用包括聘請專家培訓本地人才庫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派遣本地員工進行海外培訓所發生的費用。這些培訓計劃將有助於支持金融部門的勞動力轉型,並加快技能和知識向新加坡人才的轉移。
所以說,新加坡政府在投入創新發展領域是從不手軟。

一直以來,新加坡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就不算領先, 因此面對華為伸出的橄欖枝也是一拍即合,一個出錢一個出力。
此次和華為展開合作,是否能在新加坡本土打造出像華為一樣的明星高科技企業,讓我們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1. 新華網:深圳「煉」成全球5G「第一城」
2. 財經:華為打出兩張創新牌,信號是什麼?
3. 早報:新加坡全球創新指數名列第八 領先亞太經濟體
4. 通信產業報:十字路口,華為創新2.0是什麼?
5. 思達派:華為在新加坡推出Spark加速器,面向5G、AI等高科技創企
6. SingPlus直通車:新加坡:抱歉,華為你出局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