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簡單介紹下新加坡5種商業房產類型,分別是店屋,辦公樓,工業廠房,零售店面以及酒店。
店屋

新加坡的店屋是最熱門的商業地產類別之一,在國內也叫做騎樓,它擁有悠久的歷史並承載著濃厚的南洋文化內涵。
源於19世紀初新加坡總督萊福士對新加坡的設計。店屋通常有2~3層樓高,1樓是5尺寬,帶遮罩的公共走廊,一般用來做臨街店面,二樓和三樓則是用作辦公室或住宿使用。
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可以遮風擋雨,躲避日曬,創造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特別流行,之後也隨著南洋華僑傳入到了中國的華南地區,比如海南,福建,廣東和廣西。
新加坡總體上店屋的供應比較稀缺,全島只有約6500多套,核心片區的庫存不足3000套。
辦公樓

辦公樓也是最常見的商業地產類別之一,許多知名的跨國企業都在新加坡租下整層甚至好幾層辦公樓進行辦公,比如臉書,微軟,騰訊,抖音等。
大多數辦公樓都在市中心,小部分分散在西部的Jurong East,北部的Woodlands,東部的Tampines,小矽谷Buona Vista以及有第二CBD之稱的Paya Lebar。
新加坡的辦公樓,業內主要分成甲,乙,丙三等。
甲級辦公室是那種一眼可以認出來的,屬於鶴立雞群,走路帶風的那種。大多坐落在CBD,比如萊福士坊和濱海灣金融中心;主體建築即高且新,大堂都是bling bling;租客通常名頭大大滴,不是世界500強,就是初創獨角獸,質量很高。絕大多數甲級辦公室都是只租不售的,極其稀缺。
乙級辦公室稍微差一點,樓齡相對舊一點,但還算摩登;大堂不是很高大上,但還算差強人意。單層面積沒有甲級那麼大。
丙級就是那種外立面和設施都很老舊的,像上個世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租客也都不太挑的商業樓。
工業房產

工業房產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輕工業B1,一類是重工業B2。通常工業房產的地契比較短,只有30~60年,所以總價相對較低,租售比也相對更高。
零售店面

零售店面售賣通常都是小面積,很多都不到1000平尺。價格區間差別非常大,店面朝向馬路人潮多的,和內部人潮少的店面,價格會差很多倍。
酒店

新加坡是熱門的旅遊城市,所以酒店的生意也不錯。通常酒店都是整棟出售的,地點好一點的精品酒店,價格都要上千萬起跳,屬於超大額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