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共有729起冒充房產經紀騙局 涉及金額高達320萬元

租房市場紅火導致相關詐騙案增多。警方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共有729起涉及冒充房地產經紀的騙局,涉及金額高達320萬元。單是今年1月,就有149起,涉及款項超過81萬元。
王握沄當房地產經紀已有十年。從去年開始,他發現有人冒充他的身份騙取押金。除了隱藏真正的電話號碼,騙子甚至還打造員工證卡套和掛繩、租房意向書等,降低受害者的疑心。他在半年內接到50通受害者來電詢問他的身份,目前他已向警方報案超過十次。
王握沄說,目前已經記錄了11組冒充他的身份的電話號碼。按照他的了解,受害者一般都是初到新加坡的外籍人士包括學生和上班族等。這一群人一般不太熟悉本地房地產租屋交易的過程,因此較容易掉入陷阱。他也說,這些騙子也會發單位的照片和視頻給受害者,讓對方更加相信。王握沄相信這可能不是幾個人單獨行事,可能對集團在操作。王握沄說,這些事件不僅耗盡他的時間,也耗盡精神來向受害者解釋。令他更不安的是,一些受害者甚至上網搜索他的個人資料,包括住家和公司地址,讓他感到擔心會有人因為受騙,找不到騙子的情況下上門對付他。
王握沄表示:「你今天不跟我確定的話 ,我就把這個單位給別人,會製造一個壓力來施壓。有些人直接到公司來走去前台投訴 ,甚至撥電話到公司說王握沄騙錢。」
ERA產業主要執行員林東榮說:「一些受到了非常嚴重影響的受害者,他們直接威脅經紀,儘管實際上並不是這名經紀所乾的。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舉報,或是受害者致電我們的公司說他們被冒充我們經紀的人給騙了。」
林東榮說,這些租房騙局之所以越來越猖獗只要因為非常緊張的租賃市場,以及租金高漲。因此,對於那些迫切需要或緊急需要住所的租戶,他們一般會在網上搜索租屋廣告。這些騙子行騙手法高明,一般在非主流房地產網站刊登廣告,而這些平台一般沒有嚴格的驗證程序來驗證廣告商的身份,因此存在漏洞。
警方提供給《新傳媒新聞》的數據顯示,在去年的729起冒充房地產經紀的案件中,上半年有360起,涉及金額120萬元,下半年上升到369起,損失金額200萬元。
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理事朱志偉表示:「對方要求你給錢的情況下,不管如何,都不要把錢轉出去。在一般的條例裡面,經紀是不能向你收錢的。真實的經紀是不會跟你收看房費 ,他的收入基本上就是中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