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東協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有賴於雙方的整體關係,因為雙方之間不只存在經濟議題,也有關於政治和安全議題的討論,並且有些問題必須處理。
李顯龍說,中國與東協在政治和安全問題上能取得的進展越大,就越容易在經濟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發展。他是在接受中國央視《高端訪談》節目專訪時,回應有關東協與中國關係的問題時提出上述看法。
他以《南中國海行為準則》(COC)為例說,COC要達成一致並不容易,但是雙方一直在努力,並希望能取得進一步的進展。假設雙方能推進談判,並以不分大國小國、尊重各方利益的方式管控南中國海議題,中國與東協的經濟合作將更容易推進得更遠。
COC單一磋商文本草案2019年完成一讀後,雙方談判進展緩慢;東協輪值主席國印尼上月說過,將在本月主持第一輪COC談判。
李顯龍指出,良好的政治關係,讓人們更容易被雙贏的觀點說服;否則就算有很多雙贏的機會,也可能有些能抓住,有些就抓不住。
他進一步闡明,東協和中國關係良好,雙方的非經濟議題處理得越好,經濟關係將更能繁榮發展;這是雙向的,要是雙方有良好的經濟聯繫,也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解決其他問題。
談到新加坡在促進東協和中國關係上所能扮演的角色時,李顯龍說,新加坡是東協10個成員之一,並且幾乎是其中最小的國家,因此新加坡了解自己在東協中扮演的角色有限,但是新加坡全力參與,並且努力推動雙邊合作。
東協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過去3年持續推進,雙方去年11月在東協峰會上啟動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的談判,新加坡和中國的自貿協定也正在談判升級。
李顯龍以新中自貿協定為例說,除了通過東協,新加坡也展示了雙方合作的潛力。
他解釋,相對於和10個國家磋商,和一個國家磋商沒有那麼複雜,因此可以走得更快更遠,也能展示可以取得哪些成果。這對中國與東協的合作來說是一種鼓勵,既然新加坡做到了並覺得效果不錯,中國也覺得可行,為什麼不考慮這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