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霖軒——把舞台讓給別人

2023年04月05日   •   1萬次閱讀

他想成為舞台的主角,卻樂於擔任「配角」的角色;他很自負,也很自卑;他很自戀,也會自嘲;他想回家,但最後留下。別誤會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他只是習慣於遊走在世界的兩極,並從中汲取生活能量,讓自己越走越遠。

他便是呂霖軒,34歲,來自中國山東淄博,畢業於中國深圳大學,主修戲劇表演,獲優秀畢業生獎。他在大學老師的推薦下,於2011年移居本地,受聘於實踐劇場,出演的作品包括音樂劇《老九》《我要上天的那一晚》等。

▲呂霖軒

雖是戲劇科出身,但他如今是新傳媒電台958城市頻道傍晚黃金時段的廣播員,也參與主持8頻道及其網絡時事節目《前線開講2》,並不時在本地電視劇中演出。

時光飛逝,儘管在新加坡發展超過10年歲月,但他坦承:「最初幾年很想家,也希望回到熟悉的城市,所以每年都打算第二年離開。當時租房子都是一年租約也不敢買家具,日子過得很將就。直到疫情暴發後,我重新思考人生,發現這裡是我希望久居的地方,這才開始添置家具。」

在觀眾眼中青春洋溢,一副單身貴族模樣的呂霖軒,其實已在2016年結婚。同樣來自中國的太太是在新航服務了10年的前空姐,目前在本地一家非營利機構工作。採訪前一天,他的太太才從上海回到新加坡,霖軒面露喜色地說:「因為疫情,我們已經19個月沒見面了。」

▲參與美食節目的電視錄影

疫情期間,兩人思考接下來的人生安排及定居地,最後一致同意定居獅城,這給了他動力添購家具,置辦愛巢。

移居11年,機會不斷

除了情感因素,呂霖軒坦承是事業上機會不斷,讓他心存感恩,想要留下來。他在訪問中多次談到他在新加坡「幾乎每年都有驚喜,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工作機會」。

先是在實踐劇場做技術活(舞台監督),過後參加演出。兩年後,他原本決定回中國發展,也確實回了深圳一段時間,在朋友的廣告公司做創意總監,然而由於聲音和形象備受看好,他應新傳媒電台之邀,2014年1月1日重返獅城,當電台DJ。

他本想在電台做滿三年後,回中國發展,然而近幾年來工作機會不斷,比如,2016年主持春到河畔活動,2017年開始上綜藝節目,2018年灌錄新年歌曲專輯,及參演《老友萬歲》等本土電視劇,還有疫情期間參與主持《前線開講2》等。

▲從劇場的小角色到電台的紅DJ,呂霖軒一直是敬業樂業。

正因為這一次次難得的機會,讓他感受到職業生涯中驚喜重重。「我現在買了電視機,前天還買了沙發和電視櫃,接下來決心把新加坡變成『倉庫』,自己就做一隻『倉鼠』,在自己的家添置一件件喜歡的家具,讓它變成一個愛的『倉庫』。」

從想爆紅到希望不辜負

置身娛樂圈,呂霖軒坦承年少時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走紅,「讓全世界的人都認識我」。他說,當時也確實有人跟他說,他的形象、聲音都不錯,也相當有潛質,所以看好他會紅。雖然過後的幾年沒有馬上大紅大紫,但是接連不斷的工作機會,讓他越走越踏實,並在10年後有了新的人生目標。

▲呂霖軒

「現在對成功的定義不再是『紅』或者『不紅』,而是不要讓相信你的人失望,不要辜負人家的信任。」

他隨手拿出自己的手機,分享他的手機螢幕,鎖屏時螢幕上寫著他的人生信條,「照亮別人」這四個字。

「照亮別人」是本職

呂霖軒說,曾經,他想要成為當紅的主持人,希望出場的時候會有觀眾尖叫,會有粉絲俱樂部的「鐵粉」高舉燈牌,為他加油。但是,為了這麼一個夢,他一度在工作中「用力過猛」而弄巧成拙。

後來他發現,在業界中即便是吳宗憲、黃子佼、竇文濤等頂尖主持人,也鮮少見到觀眾中有人舉著他們名字的燈牌。茅塞頓開後他終於明白,主持人「永遠是一個話題的引述者、信息的傳遞者」,而受訪的貴賓、藝人才是主體,主持人的任務是要在訪問的過程中帶出觀眾所想知道的信息。

從此,他專注於以話筒「照亮」他人,忠誠地做好一個配角的角色,成就別人,做觀眾與受訪者之間的擺渡人。

跳出框框問問題

每一次出場,他自然都做足功課,給藝人一些驚喜的小問題,讓他們在觀眾面前呈現一個相對真實的自己。

在新傳媒一部以點心餐廳為背景的劇集《心點心》首映會上,負責主持的呂霖軒很努力地跳出一系列諸如故事梗概、人物特色、拍戲挑戰之類的常規問題,別具匠心地向演員提問:「如果將自己比作一個點心,你們覺得自己是什麼?」

▲與電視劇《心點心》一眾演員在宣傳會上合影

就在問了這個問題後,他看到「演員們眼中流過一絲意外和真實,也讓現場觀眾豎起耳朵想要聽聽演員們的急智回答」,他很享受這一瞬間演員、觀眾與他之間的化學反應,因為把焦點放在受訪者身上的同時,也發揮了自己的創意。

畫畫不成,改學演戲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身高1.74米的呂霖軒既然自知不夠高,為何當初還要選修戲劇呢?

呂霖軒回答得直率,他說,「17歲的時候,只想考上一所大學拿張文憑。至於是什麼專業,什麼學校其實沒有特別的執著。當時備戰高考,只有兩個學科最容易入學,一是繪畫,一是表演。最初我是想學繪畫的,但在畫室里畫了一個禮拜的石膏像後,我認真覺得自己沒有天賦,這樣一來就只能學表演。」

入學後,他發現自己不但是班級第二矮,而且「同學們的形象氣質遠超於我,自然就打消了當演員的念頭。不過後來有太多的意料之外,讓我慢慢有了信心,似乎我試試也可以,拼一拼也行。」

於是,除了學好表演,他也積極學習幕後技術,尤其是舞檯燈光布置方面,結果反倒因為有技術在身,成了各組師生爭搶要合作的對象,並因此與實踐劇場結緣,來到新加坡。

融入獅城,不卑不亢

為了更好地融入獅城,呂霖軒積極地與本地居民交流,然而他透露,自己最初沒有找對方向。

「因為我看到其他人為了更加融入本地,刻意在說話時加入lah、leh、lor,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了解本地的國情和文化。」

幸運的是他的工作讓他有機會了解更多本地文化,而走入本地社群,又加快了他融入的步伐。如今,呂霖軒不僅熟知各區美食,也對本地的風土人情更加了解。「這讓我更好地在本地生活,不卑不亢地面對一切。」

父中風後,改善關係

呂霖軒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從事煉油貿易,身為獨生子,他年少時比較叛逆,與父親的關係沒有特別親密,然而五年前父親凌晨時分腦出血導致中風後,父子關係有所改善。

談及父親中風的這段經歷,呂霖軒的語速明顯緩慢下來,他說至今記得父親動手術16小時後,醫生拿著一塊父親的頭蓋骨出來的清形。言辭之間,看得出他的難過以及語氣中流露出對父親的愛。父親如今有輕微失智的症狀,走路也不太方便,他也因此更珍惜與父母的相處。

▲呂霖軒與母親一起下廚

自他來獅城工作,父母曾幾次來探望他。讓他難忘的是,新加坡首幾例冠病出現時,在獅城度假的父親也因為肺炎被強制隔離,雖然最終證明並不是新冠肺炎,然而也正因為這期間,母親每次須隔著玻璃窗探視父親,讓他再次感受到父母的愛。

呂霖軒心情速寫

新加坡的地名好奇怪哦!

剛來這裡時,新加坡的地名只是一個個單詞,我對其既沒情感,也無地理上的認知。比如剛來時住「景萬岸」,覺得地名奇怪又很拗口,後來發現還有榜鵝、中峇魯、武吉巴督這種更奇怪的名字。

我搬家七次,看過的房子縱橫東西南北,也有幾十套,曾一個下午連看四套,有公寓、組屋和排屋。這讓我認識了新加坡各式房屋類型的特色,也讓我了解那些地名的含意。多年後,經過某條街某個地區時,總會想起:哦,我曾來這裡看過房子。

▲呂霖軒與老婆

我喜歡新加坡的……

一方面是習慣了新加坡的生活節奏;另一方面,我喜歡新加坡社會的克制、包容。喜歡她的規規矩矩,喜歡新加坡人的「怕輸精神」。我的觀察是:新加坡是一個不斷發展,但相較中國沒有那麼「飛速」的國家。我喜歡新加坡的這種速度,節奏沒那麼快,挺舒服的。另外就是,這裡的薪酬不錯。小島待我不薄,小島仗義,氣候宜人,島上好人多,很難不覺得她好。

我愛在小販中心喝酒

一是晚上小販中心比較涼爽,二是小販中心可以自己帶酒(新加坡酒貴啊),三是小販中心可以不限制飲酒的時間(疫情期間很重要)。我比較喜歡隨意、自由,不喜歡被人限制,比如吃飯、比如上廁所,都不喜歡被催著。另外小販中心選擇很多,經濟實惠。酒飯之餘可以看人間煙火,沒有束縛。

▲呂霖軒與老婆

▲呂霖軒

自卑又自負,造就了我?

自卑讓我不斷提醒自己要更努力。我不喜歡集體活動,就是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怕在眾人面前露怯。自負讓我把每件事的目標設定得比較高,不允許自己平庸的完成一個項目。故而也讓我患得患失(主要是患失),總要給自己定下「霖軒出品,必屬精品」的目標。

自負,讓我對「完成」多了一份「完美」的期盼;自卑,讓我做事多了幾分「怕輸」,會花更多時間思考和準備,就算無法100分,至少做到80分。另外,自卑,讓我對所得心存感恩;自負,讓我知道自己有可為,亦有所不為。

我就是不想讓你們看透……

有人問我,whatsapp上用日文寫的一段標註是啥意思?哈哈,大意是:這個人,除了面容姣好,其他一無是處。這句是自戀,亦是自嘲。用不是每個人都懂的日文標註,是不想每個人都看透我的自戀。

▲呂霖軒與老婆

▲呂霖軒主持校園活動

(圖片由許銘恩、受訪者提供)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495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