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地鐵公司出了一則暖心新聞
新捷運推出了「出行友伴」計劃
受訓的新捷運員工
將陪同有需要的殘障人士
乘搭公共運輸
同時協助他們熟悉地鐵和巴士路線
那些幫助能夠獨自乘搭公共運輸
但缺乏信心的殘障人士
可以通過這項活動免費預約出行友伴

殘障人士當天可在指定地點
同出行友伴會面
並一同前往目的地
真的是非常貼心~

而且在紫線的歐南園站
將會試行可攜式的電動爬梯機
讓工作人員更容易
協助坐輪椅的殘障人士上下樓梯
即使電梯出現故障或停電
也可讓殘障人士暢通無阻

真的好感動~
新加坡為了讓殘障人士能夠日常出行
真的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努力
不少初來乍到新加坡的人
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
「 新加坡殘障人士好多!」
殘障人士眾多的新加坡
人行道、斑馬路、公交車、地鐵、商場、公園……無論你是上班路上還是周末外出遊玩,都會在這些地方看到殘障人士的身影。他們有的坐著輪椅,有的乘殘疾人電動車,更神奇的是,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是獨自一人外出,而非陪護帶領。

看看數據,便發現並不是新加坡殘障人士太多,而是新加坡的無障礙設施實在貼心,讓他們擁有了可以更便捷生活、平等地融入社會的機會。
放心出門然後安全回家,這是新加坡想給本地殘障人士打造的世界。為了做到這點,公共場所、交通設施、景點、體育設施等建設與改造都越發彰顯無障礙包容性理念,很多地方還為此留出了專用空間。
這也是為何我們會覺得新加坡殘障人士很多的原因。
新加坡的無障礙設施
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發現新加坡無處不在的無障礙設施。離開家去最近的交通設施,一般不會遇到任何下不去的台階,斜坡通道到處都是。
公交車設計有可摺疊的鐵板,幫助殘障人士驅車登上。


公交公司還會給司機們培訓,如果有輪椅使用者等在公交站台,司機須先放下板子幫助殘障人士上車坐穩,才能打開前門讓其他乘客上車。
車上有專門的輪椅固定位,位置後方設計軟墊以緩衝,把手上安裝了輪椅人士下車鈴(下圖可見一上一下倆按鈕)。

面向過道的可摺疊把手可根據乘客的需要手動展開和收起,到站時,司機也同樣要放下鐵板幫助其安全下車。

grab也有同樣的培訓服務,幫助殘障人士出行。

在公交站,有專門的等車位;

會提醒別的行人注意;

候車區,裝有扶手的座椅;

地鐵上,也有足夠的空間;

從家到公共運輸的路上,不僅有很多彰顯溫度的長坡道,頂上還有善良的遮雨(陽)棚,以免突如其來的暴雨;

每個地鐵站,都設有無障礙通道,順著坡道就可到達直升電梯;

過馬路,人行道與馬路都與坡道相連;

等待紅燈的時間太長,可以按下按鈕縮短紅燈等待時間;

過馬路時,還可以先打殘障人士的卡,以延長綠燈時間不慌不忙過馬路;

馬路與人行道設有防撞柱,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

能設置緩坡的地方,就儘量不建造台階;

為輪椅與電動助力車使用者提供更多便捷;

空間不足,那就合二為一!

公共場所常能看到禮讓老、弱、病、殘的標識,

如果臨時需要,有公共輪椅可以借用;

在商場,引導標誌清晰明了;

直梯、按鈕等都很容易找到按到;

電梯里的按鈕有盲文,方便盲人按鍵;

扶手上也不例外;

取款機也是同樣理念的設計;

想在外吃飯也沒問題,沒固定板凳的桌剛好能放下輪椅;

想上廁所,可以去專門的衛生間,不僅寬敞明亮,還有各種手扶設施;

超市提供給有視力障礙的人或老年人的工具,可放大視物;

看不清楚價格,有放大器,放大了依然看不清,還可以按按鈕求助工作人員;

地下車庫有殘障人士專用停車位,普通轎車亂停放會被鎖輪甚至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