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停車場也同樣。

想在路邊稍作休息,也有專門停放位置;

經常使用電動助行車代步的本地居民李先生說:「我已經使用助行車超過兩年,平時從蔡厝港到義順看望孫子,全程乘坐地鐵轉巴士都沒問題。」
便於殘障人士出行的坡道、盲道、護欄、直梯……遍布新加坡各個區域。如何讓他們更方便、平等生活,是新加坡一直在思考,並努力做出改善的事情。

新加坡官網的殘疾人服務手冊 就在去年,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又投入3900萬新元(近2億人民幣),計劃繼續改造公共設施的台階、照明等,考慮到老齡化社會的越發嚴重,還增加殘障人士與老年人在公共區域的座位與空間。
殘障兒童也有多彩童年
當然,一直以人性化著稱的新加坡不會只做到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程度。
殘障人士的娛樂需求、成長需求、健身需求、工作需求……都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
對有體障的孩童,新加坡設有無障礙遊樂園,讓這些孩子們也有機會感受豐富多彩的童年。

自從首個無障礙遊樂場在三巴旺建成後,新加坡又前前後後在碧山、宏茂橋、城市廣場、淡濱尼等等全島各區域建立了很多個這樣的遊樂場,讓更多體障孩子體驗遊樂設施。

有家長說:「兒子最喜歡有可供輪椅使用者玩耍的鞦韆和旋轉盤,擺盪和旋轉的滋味,會讓他興奮地歡呼。」
如今有更多這類設施,特殊需求孩子不必過著與主流社會隔離的生活;一般孩子也可增進對特殊需求孩童的了解。

就算坐輪椅,依然可以盪鞦韆;

可以玩滑梯;

可以放聲大笑,自信勇敢!

豐富生活、助力工作
成年人亦能享受到關懷。 想強身健體,可以去專用的健身房;

想要工作,新加坡協助殘障者自立局提供一站式信息和轉介服務,和系統化職業培訓及就業配對服務,鼓勵企業招聘殘障人士,政府還會給僱傭殘障人士為員工的企業提供額外補助。
「剛開始,我確實害怕找不到工作。上了課後,因為學會了這些數字技能而變得自信,對找工作也有自信了。」一名接受課程的學習者這樣說道。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每年一度的THE PURPLE PARADE——「紫色行動」,是新加坡最大的支持殘疾人融入社會和提高公眾對特需人群認知的運動。
辣媽今年還組織了我們的粉絲參加了THE PURPLE PARADE,真的是非常好的讓小朋友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

活動宣讀「紫色誓約」,承諾打造包容社會,新加坡的領導團隊也會參加。

李顯龍說:「新加坡將接納並認可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分子,並為殘障人士提供公平的機會,讓他們不論在日常生活、終身學習、工作和社會參與方面,都有公平的機會。」
有一句話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要看它能否平等對待弱勢群體」。我們認為的「新加坡殘障人士很多」,其實是因為官方對他們的特別關注,讓他們能夠走出家門,如普通人一樣正常、平等地活著。
對殘障人士來說,獨立生活關係到"尊嚴" ,能不依賴他人靠自己獨立生活、工作可以帶給他們極大的生活信心,新加坡花大力氣做的,正是為了讓他們拾起那份「尊嚴」,拾起對自己的自信。
而自信有尊嚴,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