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來勢洶洶!
現在全球50多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和地區,已經上報超過5800例猴痘確診病例,引起各國警惕。
7月1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布《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

(圖源:gov.cn)
指南中提到,現有入境人員隔離期間,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時,各地應主動對入境人員進行猴痘病毒排查。
說起來,新加坡也在6月底發現了一起輸入性的猴痘病例,感染者還曾到過社區多個地方。
儘管如此,新加坡衛生部長昨天在國會上表態,新加坡不會全民接種天花疫苗去防猴痘,也不建議這樣做!

(圖源:cna)
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新加坡一向在購買疫苗、接種疫苗方面是很積極的。
天花疫苗對猴痘有效85% 但新加坡不會全民接種
猴痘病毒感染症狀與天花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
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可能長達21天。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

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非常罕見的情況下,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
世衛組織早前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的有效率達到85%。
所以美國等國家,正在積極使用天花疫苗對付猴痘。

(圖源:法新社)
就在6天前,美國鑒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快速攀升,當地時間周二宣布將向各州分發29萬6000劑猴痘疫苗。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美國將立即從國家戰略儲備中釋放5萬6000劑Jynneos天花疫苗,隨後將在未來幾周內釋放另外24萬劑。
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今年秋季還將提供160萬劑Jynneos天花疫苗。

過去,新加坡在採購新冠疫苗上非常積極,新加坡是最快實行全民接種新冠疫苗的國家之一。
但是這次面對猴痘,態度不一樣了。

衛生部長王乙康說,儘管天花疫苗預防猴痘的有效率高達85%,但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因此不建議全民接種這類疫苗。
猴痘主要通過長時間的親密接觸傳播,一般公眾染病的風險很低。
讓人想起,上次新加坡發現了一個英國空服人員患上了猴痘,緊急排查13名接觸者,最後都沒事。

(示意圖)
衛生部已經評估過,接種天花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大於益處。
對於感染機率比較低的流行病,新加坡不打算採取全民接種的措施來防範。
你小時候接種過 天花疫苗嗎?
猴痘不是一個新疾病,天花更是一個古老的流行病。
很多人問自己胳膊上的針孔痕跡會不會是小時候接種過天花疫苗?

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多國都在廣泛接種天花疫苗。1967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了一場全球性的天花疫苗接種運動,數十億人接種了疫苗。
新加坡更是早在1959年就開始全民接種天花疫苗。

(1959年新加坡人排隊接種天花疫苗)
因為全世界廣泛接種疫苗,天花是人類消滅的第一種病毒。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被徹底根除,建議所有國家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痘苗病毒)。

中國在1981年,通知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理論上來說1981年之後出生的人幾乎都不可能再打過天花疫苗了, 許多胳膊上有疤的80後更可能是接種卡介苗留下的疤。

其實天花疫苗也有好幾代版本,前段時間法國新聞報道,法國存儲的大多為第一代和第二代天花疫苗。
這些疫苗對於防治天花病毒非常有效,但容易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腦炎、心臟損傷、腦部疾病等,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不能注射此類疫苗。

而「第三代」版本具有較少的副作用,因為它們包含弱化病毒。
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在向處於猴痘「高」或「中」暴露風險的人群提供第二代或第三代天花疫苗方案。
CDC 將其定義為與皮膚或皮膚有「無保護接觸」的人或猴痘患者或距離感染者 1.8 米(6 英尺)以內的人的體液。
據CDC稱,如果在接觸猴痘後四天內接種天花疫苗,則被認為可以預防猴痘感染。

(圖源:新華社)
不過每個國家情況不同,新加坡暫時選擇不通過廣泛接種天花疫苗來預防猴痘。
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更應該小心,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如果您有症狀,在家隔離並與衛生工作者交談
避免皮膚接觸或面對面接觸,包括與任何有症狀的人發生性接觸
清潔經常接觸過的手、物體和表面
如果您與有症狀的人密切接觸,請戴上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