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多個巴士轉換站職員感染群持續擴大,後續發展備受關注。受訪專家表示,鑒於防疫措施在更多人接種疫苗後進一步放寬,未來其他公共場所也有出現新感染群的可能性,不過,傳播情況預料將在當局加強管制和實施針對性措施下,在一段時間後受到控制。

儘管公共場所有出現新感染群的潛在風險,專家認為,除非病毒突破疫苗防線,或者本地病房供應出現壓力,否則當局目前應未有收緊社交聚會限制的壓力。
自今年7月到為止(9月1日),在1萬1000名陸路交通管理局的前線人員中,有284人感染冠病,這些病例都是工作人員或他們的家屬。
而根據衛生部,在現有八個巴士轉換站職員感染群中,有六個在2日一共增添21起新病例,使八個巴士轉換站累計341起病例。
巴士轉換站感染群擴大,專家不意外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回復媒體採訪時說,有鑒於德爾塔變種病毒的高傳染性,因此他對於巴士轉換站感染群的傳播幅度和速度,並不感到意外。
他說,一些巴士車長住在同一屋檐下,很多時候也一起抽菸或吃飯,傳染病毒的機會也因此增加。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表示不意外,並相信未來其他公共場所也將再出現感染群。
他說:「之前是KTV,然後是裕廊漁港,現在是巴士轉換站。接下來又會有另一個(地點),菜市場?地鐵?」
Rophi Clinic傳染科醫生林麗明也說,隨著防疫措施在更多人接種疫苗後放寬,新病例和感染群是一定會出現的。

措施加強後,病例增加速度料放緩
為進一步降低公共運輸場所的染病率,陸交局同交通業者合作,讓巴士車長每周接受至少一次冠病檢測,另外也採取加強措施,包括分隔轉換站內的職員用餐和休息區、用餐區只允許單人座位、在吸菸區設置屏障等。
專家相信,隨著防疫措施的加強,新增病例數字料逐步減少。
梁浩楠醫生說:「(當大家有)有更高的意識,我們應該可以看到情況改善,不過需要一些時間才會看到進展,因為很多病毒還在『醞釀『中。」
張毅穎教授認為,更嚴格的措施將大大減少巴士車長在不戴口罩的情況下交流的機會,進而減少病毒傳播,因此預計感染群傳播將得到控制。
雖然有更嚴格的措施,林麗明醫生也提醒,防疫心理仍是關鍵。「就算有定期檢測,所有人無論如何還是要保持警惕。」
是否已接種疫苗為關鍵
談到目前巴士轉換站感染群不斷擴大的情況是否讓人擔憂?張毅穎教授說,由於幾乎所有巴士司機已接種疫苗,所以他們患上併發症的機會很低。如果大眾和乘客在巴士上戴好口罩、注意手部衛生,他們的風險也一樣低。
梁浩楠醫生表示,對未接種疫苗者來說,感染群不是個樂觀的情形,不過對於已接種疫苗的公眾,則無需太過擔憂。
雖然巴士轉換站感染群擴大,不過專家相信,政府接下來不會收緊防疫措施。
張毅穎教授表示:「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得到疫苗的保護。雖然過去一周確診病例有增加,但醫院的情況還在控制之中,需要氧氣供給和加護病房治療的病人人數也保持穩定。」
全球疫情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許多國家已計劃接種
第三劑加強針疫苗
對此新加坡衛生專家表示
新加坡多數健康人口
未必需要接種追加劑
新加坡衛生專家的表態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高度隔離病房主任、衛生部冠病疫苗專家團成員林寶蓮副教授透露,專家團針對是否採取混合疫苗策略,已討論一段時間。
「 有很多不同疫苗組合的可能性,在足夠科學數據出爐之前,我們還不能建議為本地人口混合接種疫苗。
就追加劑(booster shot)是否應該施打與首兩劑相同的疫苗,受訪專家持不同看法。不過,在混合疫苗效能數據有限的情況下,目前還無法作出結論。

據悉,目前納入新加坡全國接種計劃的輝瑞/復必泰和莫德納疫苗,採用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即引導人體免疫系統針對病毒刺突蛋白產生抗體。另兩款可供接種的科興和國藥疫苗,同屬傳統滅活疫苗,讓免疫系統針對整個病毒產生抗體,而不只是刺突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