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門把處裝上能抗菌的銅片、利用紫外線燈為馬桶消毒、安裝地板採暖系統保持地面乾爽……這些都是本地學生通過奇思妙想,為公共廁所設計注入的新概念。
國家環境局今年3月推出公共廁所設計比賽ILOOMINATION,希望啟發青少年為改善公廁衛生盡一分力。由三名義安理工設計與環境系學生組成的團隊最終以摺疊式洗手台和防霉門板材質等元素贏得評審團的青睞,成為這次比賽的冠軍。
比賽共有50組大專學府學生參與,其中10組晉級第二輪,再由環境局工作人員選出最優秀的三支隊伍,進行決賽。
三個決賽團隊分別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義安理工學院和淡馬錫理工學院。他們約兩個月前接受評審兼導師團的指導後,今天(9月10日)向評審展示改良版的設計概念。
為了減少使用者的接觸,獲獎的義安理工團隊在每個隔間安裝獨立的洗手台和盥洗設施。在構想設計期間,團隊也訪問了小販和清潔工,同時觀察公共衛生間的使用和清理過程。
組員之一鄭慧麗(21歲)指出,團隊加入地板採暖系統和自動感應燈等科技元素,由於擔心不適合新加坡的天氣情況,因此和供應商諮詢,並進行了多輪討論。
她說:「接下來,我們會考慮改善配色,為設計注入更多色彩,也會做回訪調查,進一步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
他們將獲得7000元的獎金,還有機會在環境局管理的公共設施中實現他們的公廁設計概念。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在決賽現場致辭時說,疫情凸顯了維持高標準的公共衛生和清潔,以遏制疾病傳播和進一步減少公共健康威脅的重要性,這包括公廁的衛生。
她指出,雖然環境局自2018年推出公廁清潔運動,但公廁的整潔和衛生標準仍有改善空間。除了通過設計和基礎設施實現這個目標,許連碹博士也強調,每個人都需要為創造心儀的環境盡一分力。
「我們的青少年願意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共同為現實世界所面對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並協助為社區帶來可持續和實質的變化,讓我備受鼓舞。」
評審團由環境局副局長(策劃、企業及科技)黃俊彬、凱德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梁靜儀和締博建築師事務所(DP Architects)主席陳麗君組成。
這次比賽也在8月底進行線上公眾投選活動,吸引將近4400人參與。公眾投票占總評分的20%。
三個團隊的3D模型已在「清潔與綠化新加坡」網站上展出,有興趣者可以到https://www.cgs.gov.sg/ILOOMINATION/VR/2021/index.html,通過360度的虛擬展覽了解他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