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職場歧視 新加坡是怎麼做的

2021年09月21日   •   1萬次閱讀

作者: 梁偉康 , 陳勁禾

在今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總理宣布要把現有的公平僱傭守則納入法律框架中,向大眾發出明確信號,職場不容許歧視。受訪人力資源專家說,有了法律依據,各界為公平僱傭發聲時將更鏗鏘有力。

隨著公平僱傭逐漸成為評估企業價值觀的一大指標,有越來越多企業致力於打造良好職場文化,希望員工成為活招牌,為公司的聲譽加分。

有超過25年專業攝影經驗的陳光林(54歲,清潔業運營員)在過去10年里曾多次想要應徵全職的攝影工作,但屢次受拒或沒有收到迴音。他最終轉而以開私召車和接拍自由攝影項目為生。

他受訪時說,攝影這個行業是一個以技能與經驗取勝的行業,但不少業者還是偏向雇用年輕人。因此,就算他有全職和自由攝影的經驗與出色的作品,還是沒被錄取。

「記得有一次我應聘時進行一次試拍,之後就沒有下文了。這個行業不是很大,不少僱主比較傾向請年輕人,可能因為年輕人要求的薪水相對不高,或是認為他們比較有潛質吧。」

兩年前,他在機緣巧合下到「領普斯設施服務公司」(Nimbus Facility Services)應徵,發現公司不介意他已年過半百,也沒有清潔業的經驗,他就索性轉行,專注新工作。

新加坡下來將把一些公平僱傭守則納入法律框架,確保本地人在工作場所不受各方面的歧視,如年齡、性別、種族、宗教,以及性取向等等。

受訪專家都認為,立法並非單純地為受歧視者開闢討回公道的管道,更重要的是為良好的僱傭行為提供法律依據。

應設機制保護「吹哨人」

他們也呼籲在立法的同時,設立機制保護舉報歧視行為的消息人士,並且對面臨人手短缺的行業作出合理讓步。

人力資源專才學會總裁馬楊克(Mayank Parekh)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本地企業大致上遵循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Tripartite Alliance for Fair & Progressive Employment Practices,簡稱TAFEP)的公平僱傭守則,只有一小部分行為不當,而在他們當中也只有一些是明知故犯的。

因此,他認為設立職場反歧視法的最大好處,是為人力資源從業者提倡良好僱傭行為提供法律依據。同時若要鼓勵公眾舉報任何不當行為,也應有保護「吹哨人」的機制,防止僱主採取報復行為,如藉機解僱等。

馬楊克說:「這意味著人力資源從業者在工作場所提倡公平僱傭行為時,會更擲地有聲,也更能確保管理層的僱傭思維和行為都更加公平,從而打造一個更良好的工作環境。」

新加坡人力資源學院主席劉碧琴也有同感。她指出,由於目前沒有合適的法律框架,人力資源從業者做起事來難免「綁手綁腳」,只能照著老闆的指示辦事。

她說:「法律應提供以成果為導向的清楚指標,例如要打造更公平的工作環境,一家企業就必須聘請特定比例的本地員工或是殘障者,那人力資源從業者在招聘過程中便能按照法律行事。」

但劉碧琴也強調,立法時必須確保以軟硬兼施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讓所有看似觸法的僱主與企業馬上面對法律責任。她舉例,一些行業的根本問題在於沒有足夠本地員工,這包括資訊通信科技業和本地人不願意從事的建築業。因此,必須制定具針對性的方案解決問題,不能完全依賴法律。

有法律為後盾 僱主更願意參加調解過程

馬楊克則提到,我國向來都以調解方式解決薪金糾紛,這個方式其實也可用以解決其他勞資糾紛。他相信有了法律為後盾,僱主會更願意參加調解過程。

政府人力國會委員會主席、淡濱尼集選區議員朱倍慶同樣重視透過調節解決糾紛。他說:「這麼多年以來,通過調解解決糾紛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應繼續讓它成為往後處理糾紛方法的基礎,並讓法律來對付那些行為最惡劣的僱主。因為如果動不動就鬧上法庭,那可能會拖垮整個機制。」也是職總助理秘書長的他受訪時指出,新加坡最獨特之處是勞資政關係牢固,能通過良好的溝通解決許多問題。

同樣是職總助理秘書長的鄭德源曾多次在國會提出應賦予TAFEP更多權力。這位先驅區議員受訪時指出,本地專業人士、經理與執行員(PME)對年齡與國籍這兩方面的歧視非常關注,因此希望TAFEP能有權力調查、執法並懲罰行為不當的僱主與企業。

但他認為立法後的另一個挑戰將是員工難以掌握足夠證據,證明僱主的行為帶歧視性。

鄭德源7月在國會休會動議中說,他認為人力部應檢討現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並立法擴大對企業、僱主和任何進行歧視招聘者的調查、執法和處分權力。

個案:不同國籍 一個職場大家庭

仟湖漁業集團向來歡迎本地人加入養殖與進出口觀賞魚的行列,但礙於漁場環境被視為不夠舒適,公司一般比較難吸引本地人。

公司人力資源助理經理盧家德(38歲)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為了請到適合的人,新員工在試用期間可隨時向公司坦承無法適應漁場環境,公司便會豁免他們的辭職通知期。

他說,公司其實非常支持設立反歧視法,也致力於建立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團隊,但考慮到這個行業的性質,公司還是需要一些外籍員工幫忙維持運作。

盧家德說,由於加入公司的員工一般上都會做上一段時間,同事之間彼此非常熟絡,因此沒有感覺到本地員工對外籍員工的敵意。

分擔酒店居家通知一半費用

「我們公司向來都在營造一種大家庭的工作文化,員工之間不會斤斤計較。我們把彼此當作仟湖家庭的一分子,而不是看你來自什麼國家、是什麼國籍。」

不過,盧家德也指出,員工之間關係和諧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正是因為外籍員工多數從事本地人不想乾的活。「本地員工可以感受到公司在努力建立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團隊。」

像處理魚兒這種須要耗費體力的工作並不太受本地人歡迎,因此多數由來自印度、孟加拉與緬甸的外籍勞工代勞,負責處理剛進口到新加坡需要隔離的魚,以及包裝即將出口的魚。

像處理魚兒這種須耗費體力的工作不太受本地求職者歡迎,因此多數由外籍勞工代勞。(周國威攝)

秉持著營造大家庭工作文化的精神,聘用100多名員工的仟湖漁業在冠病疫情期間儘量配合員工的不同需求。例如,當有託兒所因為出現確診病例而關閉,公司便允許員工帶孩子來上班。

盧家德樂觀地說:「這樣也可以讓小孩體驗漁場情況,看看爸爸上班時都在做些什麼。」

放員工一天假鼓勵接種疫苗

當一些馬來西亞員工回國探親後再回到新加坡時,公司也為他們支付在酒店履行居家通知的一半費用。為了鼓勵員工接種疫苗,公司也讓接種了兩劑疫苗的員工放一天假作為獎勵。

盧家德指出,公司的主席與總裁都沒有架子,也允許員工稱呼他們的名字,公司上下都很謙虛,懂得互相照顧,可見管理層的態度對公司文化起到了影響。

「有了這種團結精神,辦什麼事都很順遂。當這種公司文化非常深厚,歧視行為和辦公室政治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個案:靈活安排 方便員工兼顧家庭

懷孕後被解僱,僱主堅稱不是基於性別歧視這麼做,卻無法提出合理的理由,家庭頓時失去穩定的經濟來源,令一名研究員精神大受影響。

不論是懷孕後被解僱或懷孕後的工作評估有欠公平,以及申請鐘點假照顧生病的家人後被開除,時至今日,這類針對女性的歧視行為仍時有所聞。

所幸仍有不少僱主不會歧視女性,積極心理學學院(The School of Positive Psychology)就在一名雇員放完產假歸隊後,安排靈活工作時間。學院行銷傳播兼業務發展主任王凱苓(36歲)受訪時說,這名同事白天得照顧孩子,通常會在清晨與深夜辦公。

自從冠病疫情暴發後,積極心理學學院就讓一組員工居家辦公,另一組員工在學院工作。(徐穎荃攝)

「我們了解當孩子還小時,母親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時間,所以我們會互相溝通,看什麼辦公模式最適合目前的情況。」

積極心理學學院有約15名全職員工與六至10名兼職員工,兼職員工多為課程講師。

王凱苓說,有些職員須照顧年幼小孩,有些則活躍於慈善工作,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遵守朝九晚五的時間表,這時工作環境的支持就很重要。

「所謂工作與生活和諧,意味著如何設法讓各生活面向的追求相輔相成,形成一個令人滿意的組合。」

本地多個非營利組織不時呼籲政府,禁止僱主因為性別、種族、宗教、先天或後天殘障、年齡、婚姻狀況、性取向,以及看護家庭責任等各種因素,歧視任何雇員。

今年7月在國會的一場休會動議中,義順集選區議員黃國光表示希望消除職場對女性的歧視。他指出,招聘指導原則雖然規定不能問求職者什麼時候計劃結婚生育,但指導原則的威懾力很弱,經常有僱主違反。

個案:能力與經驗 無法輕易被取代

機場免稅商店經營商樂天有好些店員都上了年紀,但公司重視他們在這行的經驗,繼續聘用他們在店裡服務旅客。

樂天旅遊零售新加坡(Lotte Travel Retail Singapore)是韓國財閥樂天集團旗下的業務,去年6月接管DFS集團在樟宜機場經營的免稅商店。

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楊美如(55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所聘請的店員之前受僱於DFS集團,當中有些在這行有二三十年經驗,公司接管業務後決定繼續雇用他們。

照顧員工等於維護公司聲譽

她說,公司堅持按能力而非年齡、性別、種族、國籍等不相關特徵招聘與栽培員工。「員工在公司的體驗比我們想像中重要,畢竟他們要代表公司。當公司尊重員工,員工也會尊重公司和領導。」

楊美如說,如果員工體驗不佳,可能會向親友訴苦,或在社交媒體上表態,這些都有損公司形象,因此照顧員工也是維護公司聲譽的一部分。

樂天公司在前年12月開始籌備在新加坡的運作,楊美如是第一名本地職員。她說,公司願意在她50多歲時聘請她,證明公司用人持開放態度。

此外,樂天也致力於支持女性與家庭。

楊美如說,公司今年有兩名女職員懷孕,其中一人甚至要回韓國生產與放產假,另一人是本地人。公司已做好準備兩位準媽媽可能會延長產假,會在她們不辦公的期間聘請兼職員工暫時頂替。

此外,公司也有一名已成為永久居民的店員須回菲律賓照顧家人三個月。楊美如說:「我們沒有找人代替她,只是等她回來,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團隊多麼支持她。」

雖然樂天是一家韓國公司,但楊美如說,除了董事經理、財務總監與兩名暫時來新加坡建立業務的員工是韓國人之外,大部分員工都是本地人。包括店員在內,公司共有96名員工。

她說,來自韓國的董事經理任炯一很快就適應新加坡的運營環境,去年在冠病疫情期間也採納人事部的建議,讓辦公室的員工居家辦公。

樂天旅遊零售新加坡董事經理任炯一(右)到樟宜免稅店探班,了解員工工作情況。(樂天旅遊零售新加坡提供)

「他以前習慣在辦公室上班,當實行病毒阻斷措施時,他沒做好心理準備,但沒想到他很快就適應,現在反而大力支持我們居家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