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馴馬師回憶馬場工作表達不舍

本地馴馬師受訪表達不舍。(圖:受訪者提供)

本地練馬師常帶女兒看馬 得知馬場關閉女兒難過落淚
本地練馬師柯清狄過去30多年每天風雨不改,清晨5點就到馬場訓練馬兒,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比待在家裡的時間還要長。48歲的柯清狄說,馬場是他的第二個家,得知馬場關閉的消息後心裡非常難過,就連經常跟著他到馬棚馴馬的10歲女兒也掉下眼淚。隨記者陳嘉羚一起聽他回憶昔日時光。
本地馴馬師柯清狄過去30多年每天風雨不改,清晨5點就到馬場訓練馬兒,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比待在家裡的時間還要長。
48歲的柯清狄說,馬場是他的第二個家,得知馬場關閉的消息後心裡非常難過,就連經常跟著他到馬棚馴馬的10歲女兒也掉下眼淚。
柯清狄年少時期就在馬場騎馬,可以說馬場就是他成長的地方。他說,自己在這裡度過了許多艱辛和歡樂時光。
「我從1990年14歲就開始在武吉知馬的馬場開始學騎馬,到了1993年我正式當了騎師。1999年馬場搬到克蘭芝後,我還是一名騎士,到了2002年我就不騎了,開始在馬棚工作,再當上練馬師。我有很多回憶,我很喜歡馬,第一次接觸馬就被它吸引,一直到現在。」
「我每天早上五、六點到十點就開始來照顧馬兒,下午1點又開始刷馬,檢查它們是否有健康問題,之後要配馬料,到了下午三四點就要喂馬。過後還要制定規劃隔天要如何訓練馬。我是騎師的時候早上訓練、下午就要照顧馬、清理馬。如今,賽馬公會將把馬場歸還給政府重新開發,真的感到很可惜。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跟我有一樣的感受,很捨不得。」
柯清狄坦言,對賽馬感興趣的一般都是年長者,很多年輕一代都不知道新加坡有賽馬,1999年賽馬時現場座無虛席,但觀眾人數逐年下降,因此政府做出這項決定也合乎情理,但他希望當局能給予馬主、騎師和練馬師更多時間來做安排。
29歲的法依茲是一名騎師,他23歲踏入這個行業,剛開始只負責照顧馬兒,之後擔任試蹄員,去年剛剛成為騎師。
法依茲說,聽到馬場關閉的消息後,他最捨不得的就是自己照顧了兩、三年的馬。這匹馬就快七歲了,接下來得離開,他感到非常難過。法依茲說,這匹馬很溫順,他把它當成自己最愛的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