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母語處)司長王梅鳳表示,母語教材的開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局會不斷優化教材。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如何順應時代的變化,在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大環境中讓孩子學好華文,不僅需要教育部和學校教師共同努力,也需要家長及社會各界鼎力相助。
少了使用華語的大環境,在學校接觸華語的機會也有限,家庭環境就成了關鍵。一些基礎非常弱的學生,家裡不講華語,但家長時常關心孩子的進度,與教師積極配合,孩子自然明白家長的期待和要求,學華文的態度自然端正,成績也明顯進步。
王梅鳳說:「華文學習的生態需要全社會的呵護。眾志成城,我們殷切期待與熱愛華文、關心華文教育的有識之士攜手共進,讓華文的學習進一步『活』起來。」
新加坡的華文教育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華人占全部人口的75%左右),雖然英文是其第一官方語言,但為了保存「中華文化的價值觀」,新加坡政府希望通過華文教育將華人優秀的傳統文化介紹給華人子弟。
雖然新加坡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是為了加深孩子的民族同該感,凡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除英語外都備有各民族的語言與文字。
當新加坡社會風氣整體過度崇尚西方文化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開始推行以「儒家運動」和「共同價值」為代表的華語運動。
此前,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將在未來五年撥款3000萬新元,資助三個推廣母語學習的委員會,推廣母語的學習與應用。
其中2500萬新元將由新加坡教育部直接撥款,其餘500萬新元,新加坡政府將以「一元對一元」的方式,鼓勵個別母語社群自行籌款。

圖片來源:新加坡教育部
新加坡華語教育的主體主要包括從事華文教育的機構、團體和個人。新加坡政府在中小學通過開設華語課程的方式開展華文教育,可以說中小學是接受華語教育的關鍵主體。
所有小學、中學和初級學院/勵仁高級中學母語教師也將獲得 SMT 本土新聞網站和數字產品的數字訪問權限,他們可以將其用作課堂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教育部將與 SMT 合作,為教師提供有效利用 MTL 課堂新聞資源的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此外,新加坡對華語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其他的許多方面。在新加坡,華語學習可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教華語,下課後做華語作業那麼簡單。
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會採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01 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新加坡的教師們會尊重和接納孩子不同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孩子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02 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教師會經常與孩子們進行交談,話題一般是他們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孩子們回家後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多用華語交談。
03 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為孩子們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用華文表達的樂趣。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用自己準備的一張和家人吃飯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