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在未來三年從金融部門發展基金撥款3500萬新元,支持金融部門可持續金融專業人員的發展。這還包括支持擴大新加坡銀行和金融學院認可的可持續金融方案,並促進高等院校的能力建設工作。金管局和新加坡銀行及金融學院在人力發展局的支持下,於星期三在工商部文化、社區及青年事務部長陳星輝主持的儀式上推出可持續金融工作轉型圖,並宣布撥款。
在致辭中進一步闡述了《可持續金融工作轉型指南》,該指南不僅確定了金融服務專業人員應對工作角色變化所需的具體技能,還幫助人力資源部門在組織層面進行勞動力規劃。就企業銀行關係經理而言,隨著可持續金融越來越成為主流,他們不僅需要更好地了解客戶的氣候轉型計劃以及關鍵的可持續發展主題,包括客戶行業的脫碳路徑,而且還應該掌握可持續金融產品,以提出符合客戶可持續發展框架的解決方案。
東協對可持續金融的需求巨大,新加坡渴望成為亞太地區可持續金融的中心。然而,未來三年,當地金融服務業有5萬多名專業人員需要接受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技能。陳表示,金管局已從金融業發展基金撥款3500萬新元,用以支持金融服務業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訓。這包括IBF認可的可持續金融培訓課程,目前有100多門課程,涵蓋可持續風險管理和可持續投資管理等熱門技能。金管局及新加坡銀行金融學院亦會繼續與培訓機構緊密合作,以滿足業界提升技能的需求。
金融機構應培訓員工可持續技能

陳聖輝呼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提高員工的可持續財務能力。「最重要的是,隨著組織需求的變化,我們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投資提高員工的技能。」他很高興滙豐銀行是香港25多家努力提高員工可持續金融技能的金融機構之一。
滙豐銀行可持續金融與投資主管Raymond Chan對可持續金融工作轉型指南表示歡迎,承認「目前該行業存在人才和技能差距」。如果金融機構尚未完成技能提升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鼓勵採取行動,確保員工具備適當的能力,支持組織的可持續金融和風險管理戰略。
洪晨,34歲,2017年加入滙豐銀行,最初是該行交易業務的職員,後來晉升為客戶業務經理。他對《聯合早報》說,他一直對可持續金融這個話題感興趣。在2022年註冊該公司的認證課程後,他自費攻讀可持續金融文憑。「隨著銀行推出越來越多與環境相關的產品,我們需要對可持續金融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地將創造逾4000個可持續金融相關崗位

受委託進行這項研究的諮詢公司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在其關於可持續金融工作過渡指南的報告中估計,未來10年,東協對可持續金融的需求將達到4萬億至5萬億新元。
2023年至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估計為9%,能源、建築和房地產將是推動這一需求增長的最重要因素。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還分析了當地金融服務業的218個現有職位,發現其中56%的職位需要在未來三年內深化可持續發展技能,這將影響到50000多名專業人士。
此外,未來10年,新加坡將新增4000至5000個與可持續金融相關的工作崗位,以支持可持續金融在銀行、資產管理和保險行業的興起。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