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植樹節
樹聚成林,生生不息。

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
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

一是為了紀念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二是因為3月12日剛好是驚蟄之後,春分之前,對全國來說,這時候植樹是最適宜的。

在新加坡,植樹節選擇在年底多雨季節,每年的11月份初,沒有固定日期。
新加坡整個國家的綠化覆蓋率高達50%,人工綠化面積達到每千人10.5畝,園林面積達到9500多公頃,占新加坡國土的近八分之一。
城區的綠化主要以樹木草地為主,道路兩旁樹木成蔭,街頭巷尾到處是口袋公園和小草坪,你幾乎找不到一塊裸露的土地。

雖然新加坡是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但去了新加坡你就會發現,這個「花園城市」的「花」卻很少見,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在文末最後來談。
在找到新加坡的「花」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新加坡為什麼這麼多樹。

從60年代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種下一株黃牛木的第一個植樹活動起,新加坡已在路邊、公園與自然地帶種下超過200多萬棵樹,充分展示了新加坡創造無限綠意的願景。
景觀營造上,新加坡每條道路的樹木不僅經過精心規劃,樹種也經精心挑選,致力為每個地方營造不同個性。從2001年起又啟動街道保留計劃,保護整條街道的綠色景觀不被破壞,形成「一路風景皆在樹」的奇觀。

不僅是樹,新加坡還遍地是草地。
除了必須的交通道路及公共空間外,幾乎所有的剩餘土地都用於綠化,草皮植被覆蓋了道路綠化帶、小區公共空間、林地地表、河邊護坡等,除了美觀還能蓄水、凈化、故土,成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重要底色。

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很多活動,所以其實在新加坡,每一天都是植樹節。
1. 百萬樹木運動

在2020年,新加坡國家公園局推出了「百萬樹木運動」(One Million Trees Movement),目標是在未來10年種下100萬棵樹,地點包括街道、花園、公園及公園連道、自然保護區及自然公園,讓新加坡變成真正的綠色世界。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李智陞在國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說:「目前,我國每年種植大約5萬棵樹。當局將加快速度,以達到百萬樹木的目標。」
他說,新加坡可能因開發而失去過一些街邊綠景,但將把失去的植物都種植回來。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已經有超過200個計劃,其中包括個人、機構以及團體的參加,種植的樹木已經超過12萬顆樹木。
2. 新生寶寶免費植樹活動
為了響應新加坡的百萬樹木運動,新加坡家庭理事會和新加坡國家公園局推出「家庭之樹」計劃,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植樹。

活動資格:小孩三歲前,至少一名家長是新加坡公民
費用:免費
證書:「家庭之樹」電子證書
植樹的活動每個月都會在不同的公園舉辦,詳情可到新加坡公園局(National Parks Board)官網上查詢和報名。

除了官方的常年植樹活動外,很多公司還會和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合作,帶領員工種樹,為環保助力。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花園城市」的花很少?新加坡的花都在哪裡?
一、氣候原因

新加坡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在這種悶熱潮濕的氣候中,花卉相對樹木草地來說,在戶外很難維護。要麼容易高溫過曬,要麼容易雨多撈死。
而且新加坡氣溫偏高,常年在24°~33°左右,多種植樹木還能降低地面溫度,讓人更加舒適。
二、花在哪裡?
樹上

在新加坡最常見的花就是三角梅,也就是新加坡的國花胡姬花,一般在路邊天橋外牆兩側常年開花。
其他的樹在每年3月和9月都會開花,花期很短。在這個季節走在路上抬頭看,就能欣賞到樹上的簇簇花朵。
濱海灣花園

戶外的花雖然少,但是為了讓國民能四季賞花,新加坡打造了著名的濱海灣花園。
這裡的「雲霧林」(占地0.8 公頃)和「花穹」(占地1.2 公頃)是冷室玻璃生態區。冷室可還原熱帶山地地區涼爽潮濕的氣候和地中海及半乾旱、亞熱帶地區涼爽乾燥的氣候。

冷室意味著新加坡可種植一些全新的植物。花穹還會根據季節變化更替部分展示的花卉,令遊客一飽眼福。
每年三月份,濱海灣花園的花穹(Flower Dome)還會辦限定櫻花展;四五月份時,會展出北半球鬱金香,十月份左右是南半球的鬱金香。
新加坡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裡,有一個國家胡姬園,種植了上千種蘭花,非常值得蘭花愛好者深度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