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2月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只有28天。
但今年的2月有些不同,多了個29日。這一天是華人俗稱的「閏日」,在西方稱為Leap Day。
人生中重要的日子,不論是立業生辰或婚喪嫁娶,但凡碰到閏日,似乎也多了一層特殊意義。
不過,這四年一遇的閏日,到底是怎麼來的?
嚴格來說,一年不只有365天,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計算,民用的曆法只能取一個整數。
但每公轉四圈,曆法上就會出現近一天的時間差。
為了彌補這個差值,使日期和節氣對位,每四年就會增加一個額外的閏日,即2月29日。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超過365天。(網際網路)「閏日寶寶」心酸誰人知
四年有1460天,加上多一天的閏日就是1461天。從機率學來看,在閏日出生的機率為1461分之一。
以全球80億人口來估算,約有500多萬人在2月29日出生,相當於新加坡的總人口。
碰上非閏年的時候,這些「閏日寶寶」一般會選擇在2月28日或3月1日慶祝生日。
有的卻寧可每四年慶祝一次,感覺每四年才長一歲,理論上可以自稱比同輩「年輕」。
也就是說,今年36歲的閏日寶寶,其實自我感覺也才「九歲」!
(這是青春永駐,還是自欺欺人……)
不過,最讓閏日寶寶困擾的是,在一些公共機構和社媒網站上填寫生日時,系統里常常沒有2月29日這個選項。
美國甚至還為此成立了一個「閏日寶寶榮譽學會」,目前有9000多名會員。
創辦人布勞沃(Peter Brouwer)解釋:
「成立這個組織是為了維護閏日寶寶的權益,希望各大機構可以意識到這一天的存在,為我們減少行政上的不便。」

2月29日出生的人,可以自動成為「閏日寶寶榮譽學會」的終身會員。(臉書截圖)姐姐妹妹站起來!
據《新明日報》報道,新加坡的竹腳婦幼醫院從今天(2月29日)凌晨12點至中午12點,一共接生了18個閏日寶寶。
能否當上閏日寶寶,一般不在人們的掌控之中。一些情侶卻特地選在這一天共結連理,討個好兆頭。
根據希臘傳統,在閏年或閏日結婚是不吉利的,最終可能以離婚收場。
但新加坡人顯然不信這一套,婚姻註冊局數據顯示:
有93對新人在2020年2月29日註冊結婚,2016年有61對,2012年則有64對。
難道這是男方為了不必每年慶祝結婚紀念日而想出的對策?
(女方:「你敢不慶祝試試看!」)
2月29日在愛爾蘭也被定為「婦女權利日」。
這個傳統始於1288年,當時的蘇格蘭政府頒布法令:
女性可以在這一天向心儀對象表白或求婚。如果對方拒絕,必須繳付罰款,金額為購買一條絲裙或一雙手套的價錢。

這位老兄,怎麼你女朋友看起來比你還開心?(ALAMY)
換作是新加坡,「桃花旺」的男人們為了省錢,可能會一整天躲在家裡,不跟異性接觸吧?
人見人厭的「不祥之日」?
認為閏日是不祥之兆的,不只有希臘人。
蘇格蘭也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在閏日出生的人,會比其他人「苦命」。每逢閏年死亡的人數也會突然激增。
有趣的是,台灣對「閏日」和「死亡」的聯繫,也有類似的迷思。
老一輩的台灣人相信,由於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閏日會帶來不幸,甚至導致他們折壽。
因此,每逢2月29日,已出嫁的女兒會帶著豬腳面線回娘家,為父母祈求健康、長壽和好運。

台灣人相信父母吃了豬腳面線就會健康長壽。(ALAMY)
對紅螞蟻這樣的上班族來說,2月29日也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日子。
因為按照2月只有28天的工資計算方式,在2月29日工作是沒有額外薪水拿的……
看來媒體人應該都嚮往為法國報紙《工兵的生日蠟燭》(La Bougie du Sapeur)工作吧?
這份報紙只在2月29日出刊,自1980年創刊以來只發行過12期,是史上發行頻率最低的刊物。
記者們以反政治正確的「法式幽默」,對過去四年的新聞調侃評論,深得法國讀者喜愛。
今天出刊的第12期,頭條新聞也很「應景」,以《我們都會變聰明》諷刺在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下,考試和智力已變得不再重要。

法國報紙《工兵的生日蠟燭》只在2月29日發行。(臉書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