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說,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發動的恐怖攻擊,以色列雖有權自衛反擊,但以色列的軍事反應「過於激烈」,即使新加坡與以色列斷交,也不可能扭轉當前局勢,或促使以方突然改變政策。
他表示,10月7日攻擊事件後,新加坡認為以色列有自我防衛的權利,因為萬一新加坡遭遇同樣的情況,絕對也會行使自衛權保護人民。但同時,新加坡堅持以方須遵守國際人道法,採取必要且對稱的措施。
「不幸的是,以方的軍事反應過於激烈(gone too far)。為避免含糊,我再重複這句話,以色列的軍事反應過於激烈。」
他強調,外交政策不能以輿情,或人們對外部群體的情感為導向。新加坡的外交政策須以新加坡的核心利益為基礎,行事時以捍衛新加坡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為原則。
維文周四(2月29日)在新加坡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外交部開支預算時,作出上述表示。這是新加坡政府首次直接批評以色列的軍事行動。
以軍在加沙走廊展開的反擊行動,至今造成超過3萬人死亡,事件觸動一些新加坡人的情緒。在剛過去的新加坡航空展上,有公眾呼籲人們在活動舉行期間,抗議以哈衝突;上周有家長因不滿學校推出的有關以哈衝突的教學內容,向新加坡教育部發公開信。
維文說,有些人認為新加坡政府做得不夠,應與以色列斷交、召回大使和進行其他「表演式外交行動」。
「在我看來,每當我們不贊成某國的行為時就與對方斷交,這不是具建設性的做法。無論我們在外交上說或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改變當地的局勢,或影響以色列突然改變政策,或立即減輕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
他之後在回答議員補充提問時進一步提到,在局勢緊張和發生糾紛時,更應該積極地與對方接觸和溝通,保持溝通管道開放,越多越好。
他也透露,俄烏戰爭爆發後,即便新加坡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他仍與俄羅斯維持非正式接觸。
另外,新加坡和以色列早在1969年交,去年11月甫委任首名常駐以色列大使,由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前助理局長麥重乙月出任。
工人黨主席林瑞蓮(阿裕尼集選區)周四在參加外交部開支預算辯論時,詢問為何選在這個時候委任常駐大使,是否與去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事件有關。
維文說,新加坡希望能藉此就近接觸以色列人才和技術,與近期爆發的以哈衝突無關。
他表示,這是新加坡長遠計劃的一部分。撇開以色列經歷的種種困難不談,它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其實有許多成就,尤其是在網絡、水源、農業和許多先進技術領域。這個地方,擁有新加坡希望獲得的人才和技術。
「雖然兩國建交多年,但因為人力關係,新加坡無法在所有國家派駐大使。全球約200個國家,新加坡派出的常駐大使只有約40人,若加上領事館則約50人。」
此外,維文宣布,新加坡將通過中東國家約旦,為加沙提供第三批救援物資。
他強調,加沙局勢嚴峻,必須立即實行人道停火,讓飽受戰火蹂躪的平民,有機會獲得人道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