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金融機構受到嚴格的監管,以維護金融系統的完整性並防止非法活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所有提供基金服務的企業都必須定期執行KYC(了解您的客戶)、CFT(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和AML(反洗錢)檢查。這些措施是客戶盡職調查流程的關鍵部分,旨在收集客戶信息並評估潛在的洗錢風險。
本文我們將深入探討新加坡KYC(了解您的客戶)的基本概況,這是金融機構用來驗證客戶身份和評估風險的重要程序。
什麼是KYC
在新加坡,KYC是指了解客戶身份和背景的程序。由於新加坡的公司註冊、合併和收購流程相對簡便,這可能導致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風險增加。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ACRA)和國際監管組織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制定了相應的指導方針和評級系統。金融機構通過它來核實客戶身份、評估和監控風險。通過在帳戶創建時驗證客戶的身份和意圖,金融機構能夠監控交易模式,更有效地識別可疑活動。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監管下的KYC要求始於2007年頒布的《防止洗錢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法律。該法律要求金融機構驗證以下客戶信息:
全名;
別名;
律師或公證人認證的身份證件號碼;
居住地址;
出生日期;
國籍;
經過獨立驗證的電話號碼;
電話確認的就業狀況(需獲得同意);
薪資詳情的證明(最近的銀行對帳單);
使用新加坡銀行的支票進行初始存款。

驗證可以通過電子或實體文件以及獨立數據源(如相關資料庫)完成。與其他國家和金融機構的做法不同,新加坡金融機構在開立帳戶前確立了內部政策、程序和控制,並設置了適當的限制,無需在完成對客戶和實益所有人身份的驗證前完成KYC驗證。
為了加強對企業的盡職調查,ACRA自2015年起要求所有註冊公司通過KYC認證,所需信息包括公司全名、董事、股東和最終受益人的身份證明、公司董事會決議、註冊證書副本、業務簡介副本和併購協議副本。許多金融機構認為ACRA認證非常徹底,可以作為內部KYC要求的身份證明,適用於多個司法轄區。
實施KYC的目的
新加坡政府認識到金融機構和企業可能被欺詐者和恐怖分子濫用。如果未進行盡職調查,這些個人可能會利用金融機構和企業進行腐敗、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活動,從而損害經濟、受害者、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誠信。因此,新加坡將客戶盡職調查視為保護這些利益的關鍵措施,並在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和洗錢方面依賴於這一過程。
新加坡的法律要求組織實施KYC框架,使其成為商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法規的執行旨在防止身份盜竊、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犯罪活動,並保護客戶免受可能的財務欺詐。KYC還有助於風險管理,對於防止欺詐和其他非法金融活動至關重要。通過KYC,金融機構可以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用於洗錢,並對企業施加法律約束,以保護消費者免受不公平待遇。

在全球範圍內,KYC監管越來越嚴格,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都明確了對KYC的要求和授權。新加坡已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後,全球KYC法規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在籌資和併購項目中,KYC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它保護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包括公司、投資者和投資公司的商業利益。特別是在涉及大額資金的情況下,遵守KYC政策可以降低與特定客戶的業務安排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儘管嚴格的KYC檢查可能有些繁瑣,但它有助於創造一個安全和值得信賴的商業投資環境。
